羊君 发表于 2019-7-26 20:20:13

红薯汤

    文\浙江温州分公司叶长啸

    几天前,我们几个闺蜜聚餐。

    期间上来的一道甜品,居然是红薯丝汤。汤被装在一只雅致的水晶大碗里,加了枸杞、桂花。我的一位自小在城市长大的闺蜜连喝两碗,还意犹未尽。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吃得最多的就是红薯:煮红薯、红薯饭、红薯丝粥。

    我的老家在浙南的一座小山村,号称“七分山,二分水,一分田”。那里有许多梯田山地,特别适合种红薯。因为能种稻子的水田少,亩产又低,红薯就成了人们的主食。

    秋天,红薯收获时,就吃新鲜的。剩下来的刨成丝,晒干后收到谷仓里,一直吃到来年。削下来的红薯皮和红薯叶拿来喂猪,红薯藤晒干铡碎后是牛羊过冬的饲料,总之,红薯在勤俭节约的人们那里,是不会浪费一丁点儿的。

    因为爸爸常年在部队,曾深得外公宠爱、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妈妈,担负起了家里的主要农活和家务。

    我出生在阴历十月,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即将临盆的妈妈还在忙着挖红薯、哂红薯干。腹痛袭来,一阵紧似一阵,妈妈这才挑着箩筐匆匆往家赶。等村里的接生婆踮着小脚过来时,妈妈已经自己剪断了我的脐带。妈妈说,要是再晚半个小时,我可能就会生在番薯地里了。

    那时候的农村,大米是不可多得的粮食,能吃上一顿白米饭也成了一种奢望。在一大锅的红薯里,放上几把大米,煮熟后呈弯弯的月牙形,那是要先孝敬爷爷奶奶的。剩下一丁点的白米饭拌上红薯,才能轮到我和哥哥,妈妈的碗里则永远都是红薯。

    妈妈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能吃饱红薯已经算得上不错的人家了,还有许多人连填饱肚子都困难。

    在我的记忆里,红薯总与贫穷、苦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记得隔壁的一位大伯家里有六七个孩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灶上的那一口大铁锅里,一天三顿烧的都是连皮的红薯丝粥。妈妈说那粥稀得“连眼睫毛都能照清清楚楚”,如果喝得多了些,跑起来,肚子里就会“哐当哐当”作响。

    现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变得更加注重保健养生。

    红薯因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粗纤维,具有提高免疫力、防治动脉硬化、降糖降压等多种功效,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各种与红薯相关的食物,也摇身一变,登上餐桌,成为大家争相食用的绿色食品。

    在这炎炎的夏日里,喝上一碗甜甜的红薯粥,或是炒上一盘绿油油的红薯叶,也算得上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薯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