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牛杂汤
文\西南油气分公司厂纪梅玲民以食为天,大多数人都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我也不例外。
和很多爱吃美食的小伙伴不一样,比起那些米其林餐厅名菜,我更喜欢街边小吃,无论去哪里旅游,总要提前做好攻略,尝遍街边特色小吃才罢休。
所谓小吃,经常就是一些非主流的,就像我忘不掉的惠州牛杂。惠州牛杂是广东传统口味的一种适合全国的新味道,常见的惠州牛杂做法有两种,香辣以及清炖,寻味惠州小吃,便绕不过那一锅牛杂。
所谓“杂”意味着是不入流,是边角料,是大杂烩。我老家江苏,牛杂又被叫作“牛杂碎”,又杂又碎,自然难登大雅之堂。
很多国际友人听到牛杂的食材,经常就生畏、止步。但是对于爱吃的人来说,又将牛杂碎奉为挚爱。
中国人最喜欢型补,总说“吃啥补啥”,牛杂囊括了牛的五脏六腑,那些牛心、牛肝、牛肚之类,是牛身上的好东西,所以就有吃了牛杂,滋补身体,强身健体的说法。
去广州玩之前,便提前做了攻略,准备去打卡网红惠州牛杂店。只是寻店途中,被另外一些古老的、香气四溢的阿伯阿婆牛杂店吸引了。街衢巷陌间,这些牛杂店绝对算是一个低调的存在,店铺一般都不大,或是路边摊,或是小食店,与富丽堂皇无关。
做生意的阿伯阿婆们,在店铺门口支一口锅,各种牛杂在一锅里煮炖,咕嘟咕嘟冒着热泡,边上一般还有一锅炖了很久萝卜,一锅豆腐,估计是加入了私家精心配置的种种调料,或是一些中药材,香气四散飘溢,融入市井间流淌的烟火气,为其增添了一股别样的风味,细细去嗅,似还能分辨出来。
牛杂汤香味四溢,让我忍不住停住脚步,在一个老阿伯牛杂店,要了一份牛杂。老阿伯和蔼的脸上布满皱纹,练地挑出下锅煮熬前已先行切成条状的牛杂,用剪刀“咔嚓咔嚓”剪成小条块,放入小纸碗,加点白萝卜块,豆腐块,浇汤、加酱、洒葱花碎香菜,一份萝卜牛杂就做好了,足以让人疑心其可能是大隐于市的高人。
我端坐在小桌子旁,挑起一块萝卜轻轻地咬下一口,混着牛肉的香气,清爽脆口,感觉口鼻生香,妙不可言,我连连叫好,又多吃了好几块才肯罢休。倘若这老阿伯指着一锅牛杂,说那牛杂汤是祖上传下来的“老汤”,已熬了几十甚至上百年,我也没有理由不相信。
边吃边和阿伯拉起了家常,老阿伯说这牛杂店做了几十年了,每天下午4、5点的时候,自己和老伴都会在这里摆摊,很多街坊邻居都会过来买上十几二十块的牛杂,甚至有朋友开车过来。虽然街偏巷深,一锅牛杂前,亦从来不缺食客,有时还排出长长的队伍。他们许是慕名而来的旅人,许是已吃牛杂上瘾的老主顾。
老阿伯说,每天牛杂都不会多卖,只炖一锅,只卖一锅,卖完就结束收摊。孩子们大了都出去工作了,自己丢不开这老祖宗的手艺,也不想老顾客遗憾吃不上这口心爱的牛杂汤,便和老伴一直坚持着,等哪天干不动了,这牛杂店也要关门了。
看见憨厚可爱的老伯和老伴,还有周围点一份纯牛杂或萝卜牛杂,端着小纸碗,拿着小竹签,在街巷中边走边挑着吃的顾客,嘴里吃着牛杂,心中竟有些许暖意,似触到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或许,品尝小吃的吃相,本该如此。这才是对惠州牛杂的最好诠释,有滋味,接地气,真性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