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8-1 19:44:26

杨梅酒

    文\茂名石化 李传旭

    杨梅对于北方人来说是陌生的,来到茂名后有同事从广西老家带回来让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水果,吃起来口感极好,酸酸甜甜非常提神爽口,若非要找个缺点的话我认为较难保存就是一个,所以为了留住杨梅的香味,很多人把上一年杨梅果熟了后收回来经特殊处理后,再用50度以上的烈酒泡制而成。

    第一次品尝到杨梅酒是在我十六年未曾谋面的初中同学梁宁那里,她老公是高我们一届的同校同学,在浙江余姚做塑料生意,所泡的杨梅酒也是作为他生意场上的“招待用酒”,因此每年都要泡制几百斤。杨梅酒甜中有辣,香中带烈,喝了两杯便有些头重脚轻,再两杯下肚,初中同窗的那些往事隐隐约约浮现在了眼前,不知道是杨梅酒太烈,还是16年未曾谋面的初中情谊难却,渐渐地回忆的交流和思绪拉开了帷幕。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芳华》此类电影上映时都获得了非常高的票房,除了著名的导演和出名的演员吸引大家外,我认为更令人饭后茶余谈论的就是每个人对于年轻时候的一种唏嘘感叹,对自己当年风华正茂的一种回忆。

    从小到大,学习对于我来说好像一直就是稀里糊涂,到1998年我升入初中的时候也不知道上学是为了什么,更不知道学习成绩的好坏会对未来有何影响,只记得每次年终拿到家庭通知书回家后就要挨揍,挨完揍后就迎来了一个比较枯燥的寒假或者暑假,虽然在颤颤惊惊中度过了初中时代,但是其中还是发生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梁宁不是我们的班花,而是我们的校花,因为不光同本班的男同学过来套近乎,连上届和上上届的男同学都经常送来小纸条,有学习非常好的,也有调皮捣蛋没上完初中就退学的,相比而言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单纯多了,特别是当年我们班在校文艺汇演中自编自导的一个舞蹈剧《我是女生》,6女4男的搭配在相对落后的初中时代还是比较时髦的,在那段时光中我们留下了深厚的友谊。

    上台表演前我们中午都不回家,校门口吃完馒头咸菜直接去同学家里排练,表演的节目当时受到学校老师们的表扬,当时学生手里没有手机更没有相机,为了留住青春的回忆,我们还专门骑自行车去市区一个叫“红梅”的照相馆里拍了很多照片,骑自行车出去几十公里是背着家长的,拍照片的钱也是慢慢攒下来的,这些照片今天我依然带在身边,珍惜的不是这张纸,而是我们这帮同学情和对过去的一种回味。

    自从有了微信以来,以前很多年已经失联的同学们逐渐取得了联系,也有了班群。去年的时候我收到王芳的信息说要来东莞出差,问我要不要“杠子头火烧”,提起这个面食我估计不是潍坊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刚出炉的时候飘着面香,就着五香花生米吃那是绝配,母亲告诉我说:“杠子头火烧配五香花生米是以前产妇坐月子才能吃上的饭”,这种火烧冷了后比较硬,远远扔过去估计能砸破人头,所以潍坊人给他起了这么一个霸气的名字。

    一个简简单单的信息让我非常感动,这是同学带来了犹如家人般的挂牵和理解,同学之间的感情就是这么简单,不用冠冕堂皇的礼物和华丽辞藻的问候,能够跨越几千公里带几个重重的“杠子头火烧”来交流感情的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老铁了”。还有丁艳妮,去年带母亲回老家医病,帮我在选医生和用药上给了很多支持帮助,让已经不在老家多年的我有了依靠,学习一直拔尖的语文课代表王培乾在我出差北京的时候单独相聚聊天,李文辉在甘肃一家保险公司做了老总,任学强在李嘉诚儿子李泽钜的货轮上做船员,常年漂泊在海上,这些讯息都是从同学群里获得,也是高科技再次把我们联系到一起彼此了解目前的工作生活情况。

    由于距离的原因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初中同学们的过年聚会,唯一慰藉自己的就是看着他们在群里发的那些照片,看着大家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非常开心,看着老家的同学们经常三五相聚和互相在群里谈论共同富裕的话题非常欣慰,有时候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还参加一些班组活动,魏巍的儿子如今又成了我们老班主任的学生,想想人生真的是太快了,一直没有感觉长大的却真的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容不得马虎容不得大意,只能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允许犯错的成年人之路,为家庭和工作扮演好自己应该扮演的人生角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