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争朝夕
文\江汉油田 李霞青春入画,看人生的风景翩然而至。
四季更迭,看我们的故事轮番上演。
灯下,轻翻那四开的纸张,江汉采油人的字眼在眸间跳跃,那一份情愫与执念在心中蔓延。光阴荏苒,纯粹质朴的《江汉采油人》报已悄然走过14个春秋。
在那四方的天地里,行云流水的文字,栩栩如生的图画,记录着我们太多的欢笑与泪水,见证着我们太多的成长与收获;在那薄薄的纸页上,精巧的构思,独特的设计,有着属于我们的身影和岁月划过的痕迹……
我与文字有着一份深厚的情缘。大学四年,我钟情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唐诗宋词的唯美经典,外国文艺的神秘悠长,艺术评论的犀利精准,让我在文学的殿堂流连忘返。身为油二代,我有幸在中国石油大学的京畿之地,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学习。2010年,我怀揣梦想上路,走进江汉采油厂,加入文字工作者的队伍中,开始诗与远方。
冬去春来,我的笔下衍生出许多的人和事,他们是我言之声、心之意,是我用文字对生活、对工作、对梦想最好的表达……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踏着春的脚步,我走进了她的世界,一个大家眼中的“女汉子”,也成了我笔下的“女主角”。她就是原江汉采油厂潭代采油管理区张港站党支部书记戢运华。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她,我在张港驻站了一周,融入她的工作和生活中,只为用一个个细节、一个个事例呈现最真实的她。她和丈夫贺爱平相伴相随走过了25个年头,夫妻俩就如那条静静流淌的汉江水,清澈、从容、沉静,但却充满力量,在汉江岸畔,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无悔的石油情。
点点滴滴,我用自己的笔,写下了《汉江岸畔石油情》,他们就是最美的江采家庭,他们的故事在《江汉采油人》上登载,感动着更多的石油人……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记得那个夏季格外忙碌,潭代采油管理区荣获中石化“金牌基层单位”称号。荣誉的背后,离不开精细管理,我即刻有了写作方向,一探究竟。
烈日当空,我跟着技术员跑现场,跟着工人一起巡检;技术会、生产会上都有我的身影,只要有关管理的素材都揽入怀中;挑灯奋战,罗列所有的数据、事例,整理所有的采访和对话。有了积累,方有灵感。很快,我搭出行文框架,“一井一策”疏通油井“经络”,“多人联保”当好油井“保姆”,“三级监督”为油井作业“护航”。就如那炽热的天气,我满怀激情地完成了《精细管理为油井“驻颜益寿”》的文稿,很快被《江汉采油人》刊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汉江水涨了许多,渡船轰隆,江风拂面,他的样子又在我脑中浮现。他不是明星,却比明星更引人注目;他不善言辞,却让所有认识他的人肃然起敬;他甘于平凡,却创造了戍边30年的纪录。他,就是原潭代采油管理区代河站党员孙丁泉。
人的一辈子可以做很多事,但很少能有人把一件事做一辈子。人生能有几个30年?孙丁泉,他用大写的“奉献”诠释了党员的无私情怀,他用三十载的坚守撑起了石油人顶天立地的脊梁!
《悠悠戍边情》成为我文稿中浓重的一笔,孙丁泉成为《江汉采油人》上竖起的标杆,指引着我们前行的脚步……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行动点亮了孩子们的心,让冬季不再寒冷。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江采青年志愿者。
每当新年的脚步临近,人们期盼着全家团圆,可在外会战的江采将士们仍坚守岗位,春节不能陪伴家人左右。江采青年志愿者们,将会战家庭留守儿童锁定为关爱目标,深入开展“情牵会战家庭”系列活动,走进一户户会战家庭,把微心愿礼物和新年吉祥物送到会战家庭儿童手中,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辅导功课……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成为新年里最美的风景。
我把这一切美好记下,笔端也变得温暖,《请把你的微笑留下》一气呵成。它在《江汉采油人》上格外醒目,因为传递着温情、释放着正能量……
青春的步伐,走过寂寞或繁华。时光的节奏,总催着人们长大。泛黄纸页上,那些闪闪发光的我们,就是最美的年华。春夏秋冬,我与《江汉采油人》相伴,一路前行,“纸”争朝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