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8-1 19:55:00

西行记忆

   文\西南石油孙岩


    一眨眼,离开新疆已20多年。当我再次随着拥挤的人潮,登上前往库尔勒的绿皮车,准备再次踏上儿时那片辽阔神奇的土地时,已是2017年12月。一路向西,这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这个“内地人”来说,“惊喜”和“温柔”是我这次西行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受。

    上一次乘坐绿皮车到新疆,应该是20多年前,去看望井队工作的父亲。时过境迁,故地重游,新疆在我记忆中,仍是儿时的乐园,这印迹既是地理的,也是心理的,是形而上也是形而下的。

    当列车翻过祁连山,五彩丹霞渐行渐远,天空和大地离得越来越近,荒凉的戈壁开始映入眼底,儿时在戈壁滩盐碱地上绘画、养鸽子、看彩虹等等记忆开始浮现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感觉这就像一个宿命,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千山万水,世事轮回,回忆带着寻找,为此而来。

    大概早上7点,乘务员告诉我们,库尔勒到了,颠簸了2天,在寒风中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感动于窗外万家灯火的温暖。但更感动的是,半夜就从轮台赶过来的油服兄弟,早已等候多时,带着一路的疲惫、困倦,一路寒暄钻进了温暖的车里。

    不到新疆不知国之大。笔直的公路,根本望不到尽头,两边茫茫的戈壁滩,让人感觉到一直“在路上”,把目光从窗外转移到前方,在明净的天空下,路就像伸向了天边。与此同时,车上广播里响起那首欢快的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不由让人浮想联翩,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愉悦与温暖。

    记忆中的大漠戈壁,都是儿时绘画、游戏的片段,永远无法忍心舍弃的美好。于是,我贴着车窗,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匆匆闪过的一景一物,试图从中寻觅脑海中曾经拥有的那些画面。遗憾 的是,始终没等来盐碱地,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小楼和国旗,还有一颗一颗绿植,接连不断地不时迎面而来,瞬间远去。面对眼前的景色,我不由对自己此刻所处的地方产生了怀疑:这是我记忆中的那个新疆吗?

    很快,困意袭来,感觉时空在不断地变幻,仿佛回到了儿时打闹的影像,又仿佛自己在梦中神游。那份陌生又新奇的感觉,在虚实之间紧紧地缠绕着我,牵引着我去体会久别重逢的惊喜和感动。

    大概5、6小时后,车就到了轮台基地,站在街道上,举目四顾,无论是街道,还是房屋都在绿树掩映之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使你不得不对这里的变化啧啧称奇。

    由于到达的时间刚过饭点,所以迎接我们的首餐,就由食堂变成了新疆特色的羊肉抓饭,油而不腻,相比麻辣的川菜,真是另外的一种口感。刚上桌,羊肉的鲜美和孜然的香味就开始冲击我们的味蕾,让人大快朵颐。

    “这里饭菜实惠,你看这羊肉串、手抓饭、拉条子……分量多足,味道也好,尤其是这里的烤馕,有芝麻的、孜然的、香葱的,还有加奶的,带着淡淡奶香和甜味的馕饼,特别甜。”工作部的同事滔滔不绝地讲述这里的味道......

    只有尝过苦,才格外珍惜甜。

    “在新疆待这几年,都习惯了?”

    “现在,在轮台还好吧,以前在一线,忙碌后还真不太习惯孤独,你们明天下去就知道了。”同事的一句感慨,让我感受了石油人内心的挣扎。

    第二天,到了塔河,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在新疆的石油人。忙,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不论节假过年,不分时候,他们总是孤独待在这里,聚少离多,少有回家;忙,也是他们生活的态度,地广人稀,吃饭、睡觉、干什么都永远“在路上”。

    冬季的热力队最为忙碌,为塔河各支作业队供暖,事关大局,马虎不得。因为人手有限,这里的人人,几乎天天要加班。这里的支部书记袁炜,当时已经到点该退休了,但依然坚守在一线,每天忙到11、12点,回到基地,还要弄各种公文材料。

    “咱这也没什么娱乐,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不在办公室坐着,还能干啥呢?”袁炜说,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宿舍是独立的标准间,但队伍里的年轻人却都待不住,已经没几个年轻人,后继无人,让人犯愁。但这里是他工作的地方,这里有高温高压、易爆易燃的工作,这里总要有人守着。

    袁书记边说边笑,作为一名石油人,一年 365 天,有 270 多天都要待在这里。以前觉得特别亏欠家人,可现在真舍不得这里。

    新疆的冬天很“冷”,但这里冬天的石油人却很“热”。袁书记的热情体现在石油事业上,更体现在他对青年人的关心上。

    “你们到塔河检查完党建工作就走?不多待两天,不忙了,我带你们去胡杨公园......”

    “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

    谈话快结束的时候,热力队队长于刚走了进来,看见此情此景,笑道:“你们都别走了,留下在这干吧,好不好?”

    说完,于队长自己也笑了,“玩笑玩笑,不过,你真的可以考虑考虑。”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石油人的执着,更看到了他们的大气乐观,他们完成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变迁,更是人生轨迹的转变。

    别了油田,我们踏上了归途,因为有亲人住在乌鲁木齐,所以我先行一步,乘车前往乌市,打算探访后再飞回四川。

    记得,儿时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需要在路上颠簸两天三夜,人人基本都是带着方便面、饼干、八宝粥坐汽车。但没想到的是,“南疆之星”的开通,让500公里变成5个小时的短途行程,不是亲身体验,真不敢相信“千里江陵一日还”会在这里发生。

    大概晚上10点左右,到了乌鲁木齐。一出车站,就见到了姑姑、姑父。简短寒暄和拥抱后,我才发觉印象中硬朗健壮的姑父,因为放、化疗变得体轻瘦小,厚重棉衣包裹着单薄的身体。

    姑父虽身体清瘦,但精神矍铄,一路健谈。乌鲁木齐每条新道路,每个新建筑,他都如数家珍。恍惚间,感觉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乌鲁木齐还没有这么多高楼,但姑父的身体很好,一天到晚都在忙,不是开会就是检查,回到家倒头就能睡着,闲暇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哪里哪里又出油了。那时,我还小,但是我能感觉到他的喜悦与自豪。

    但,一眨眼,人就老了,原本伟岸的身躯好像一下子缩了许多,头发也因为放、化疗变得稀少。

    由于是第二天早上的机票,姑父坚持要送我到机场。那天早上6点,天还未亮,姑父送我出了门,不看导航,一路向前,几个车来车往的路口,从容不迫、精准转向。到达机场的时候,我已泪流满面,因为不知怎么说再见,只好轻轻地抱起了姑父,颤巍的身体很轻很轻,却又有充满了力量。我想这就是西北人,这就是他们独有开荒拓土、治疆建疆的刚毅和果断,我相信,他们会用更好的作为响应更美期待,将大美新疆建设得更大、更美。

    新疆很大,余生不长,生命不知归处,愿我们,一直坚定,一直美满,一直勇敢向前,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祖国建设努力奋斗。


海边石油人 发表于 2019-8-2 08:46:58

羊君 发表于 2019-8-2 19:51:15

回 1楼(海边石油人) 的帖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