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古今中外,写自己母亲或歌颂母爱的文章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名篇佳作,今天我也想为自己的母亲写篇文章,以此感恩母亲多年来含辛茹苦养育之恩。 我的母亲一生过的很艰辛,真的很艰辛,母亲一生都在用爱缝补我们这个家,母亲一生都在用爱抚养她疼爱的孩子。 小的时候,父亲是民办教师,一两个星期才回家一次,琐碎的家务,繁重的农活,对孩子的照料,生活的重担就都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母亲一个人挑水,一个人烧饭,一个人洗衣,一个人喂猪,日子就这么单调而重复地过着。母亲常抱着我和我姐一起去村东头的井口去挑水,这却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线,时常有好心的乡亲过去帮一把。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还睡在梦乡,母亲却早早地起来了,她得上山去掰松枝,因松枝易燃,回家好做饭。那时候,我很任性,整日缠着母亲,承受着过重生活压力的母亲却从没舍得打我一下,那时我的世界里就只有母亲,母亲似乎成了我的整个童年。 对于儿时的记忆,虽遥远但却清晰,记忆中有无数次的黄昏,玩耍后的小伙伴们都回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而我却不愿回家,因为家里没有母亲。我孤伶伶地站在村北头的路口,在暮色里,我的心随落日的余晖一起暗淡下去,看着别人家烟囱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我感觉我是那么孤单。远远看见在小路的远处,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向我走来,我的心立刻就充满了惊喜,于是,我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家里,母亲顾不上洗去因汗水浸湿在发梢上的尘土,却要忙着刷锅、点火,做饭,直到看着我吃下她做的饭,母亲才有空闲去洗一把被汗水浸透的脸。 后来,父亲到外地工作,过了没多久,我和母亲、姐姐也跟随着父亲一起搬了过去,我离开了生活了8年的农村。在陌生的异地,我感到很孤独,也很自卑,这种性格,在无形中影响着我直到现在。因生活的孤寂,因家境的贫寒,我常在家对着母亲无故地发脾气。直到十几岁,我的鞋里还穿着母亲为我缝的带有补丁的袜子,那个时候,母亲的心里一定比我更难过,其实她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身体很不好,常常生病,还得了风湿性关节炎,2个多月都不能上学。生病期间,我忍受着疼痛的折磨,双脚关节浮肿的不能走路,每一天,母亲背我去医院治疗,作为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在母亲的背上,我感到很难为情。但作为一位母亲,在她的心里,孩子再大还是她眼中的孩子,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不分年龄界限的。 母亲一生只读过2年书,但却凭着家中的一本小《新华字典》,认识了许多字,能读书看报,平时,还冷不丁地用上一两个新名词,常引得我和我姐姐,还有父亲,自视有文化的我们一阵惊讶。母亲对我的学习一直很关心,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从班里的前几名一下滑落到后几名,当我羞愧地把成绩单递到母亲手中的时候,母亲只是神情漠然地看着成绩单上的分数,却没有话语,在昏黄的灯光下,我看见了母亲脸上的失落,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沮丧,低垂着头,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曾经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成绩赶上去,却一直未能如愿,学业上的不如意成了我有愧于母亲的遗憾。直到今天,每当提及学习,我都有一种逝去的悔恨。 姐姐1998年参加工作,2000年我也参加了工作,家中的生活水平渐渐好起来了。我和姐姐先后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买了楼房,开上了私家车,母亲的脸上有了往昔岁月里难以看到的笑脸,我的心里有一种为母亲说不出的高兴。但美好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父亲2011年患病去世,去世前,在医院住了大半年的院,原本脾气容易急躁的父亲,在医院里脾气更是反复无常,母亲在医院里小心翼翼照顾着,送走了父亲,母亲头上的白发增添了不少,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以前。 去年端午节,母亲脑血栓复发,瘫痪卧床了,在医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又到康复中心住了2个多月院,但康复效果不是太明显,我和姐姐商量后就接回家照料了,因工作原因我俩都不能长时间照料,就请了一位保姆帮着照顾母亲。现在的母亲生活不能自理,脑萎缩的症状让她的意识也变得有点迟钝,脑子变得糊涂了,特别是如果晚上休息不好,早上醒来,常会说一些颠三倒四的话。临睡时有时还会安排自己的后事,也会说起以前的那些事,说着想要去的地方,想要见的人……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心疼母亲,她一辈子没享过什么福,到了晚年却遭受了不少罪。 有一份对母亲的眷恋,深埋在岁月中,并不是每天的相依,却变成了彼此倾心的话语;有一种爱,我从未对母亲说出,只深藏在我的心间,缓缓地流淌着,温暖着我的心;有一份感激,从未学着对母亲去表达,不知等我学会表达的那一天,我的母亲是否还能听懂我心中的话语? 走过人生中的40个春秋,从小到大,母亲是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母亲性格中的勤劳、善良,质朴一直影响着我的人生。今年,母亲已经68岁了,看着眼前的母亲,我的心里常有深深的酸涩,我的心间常流淌着滴滴的泪花。只想母亲的余生,多一点快乐的陪伴,少一点病痛的折磨。 (谢安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