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一剪”出名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吉海坚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南八仙,平均海拔3000多米,空气稀薄、干旱缺雨,数百平方公里区域内几乎没有绿色植被,肆虐的风沙、强烈的紫外线和缺氧便是这里的“仙”。因其奇特怪诞的地貌、飘忽不定的狂风和由于地形奇特而生成的诡秘瑟人的风声,被世人誉为“魔鬼城”。
在那一望无际的戈壁与荒滩之上,青海油田几代人在这里持续不断地发现、勘探、开采油气。截至今年初,青海油田采气二厂南八仙采油(气)作业区女经管员熊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0年。
经管员是南八仙采油(气)作业区联合站工作最忙、跑腿最多、最费口舌的岗位。几点填写资料、几点汇报生产、几点给班组领料……面对繁琐的工作,熊英凭借多年的经验梳理出一套工作流程,把每天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作业区有近200人,女员工占三分之一。熊英在女员工中年龄最长,日常生活中小姐妹们叫她熊姐,男员工则叫她“熊一剪”。
“‘熊一剪’,中午抽空给咱把头发捯饬一下。”听到有工友预约剪发,熊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来油田工作前,熊英在美容美发技工培训班学习了两年。2008年转产到南八仙采油(气)作业区,固定的工作现场让她的剪发“手艺”有了用武之地。
野外工作环境艰苦,长期回不了家,尤其是男员工,头发长长了一点都不精神,看着让人着急。熊英说,起初,她主动要给几个比较熟悉的“哥们儿”理发,他们总是用不屑的口吻说:“你会吗?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吧。”
正当她为这事郁闷时,采气二厂厂长到作业区调研,她胆怯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领导。
“熊英,给我剪个头,看看你的手艺咋样!”熊英万万没想到,午饭时,厂长当着众人的面让她理发。
在十几名“观众”的见证下,厂长成为她在作业区施展手艺的“活广告”,并一剪成名。
七八年下来,熊英给南八仙作业区的男员工理发有1000多人次,给女员工护肤200多人次,不仅牺牲了休息时间,还自费购买了全套美发工具,她说,这一切都值得。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春节过后,我们要成立南八仙‘雄鹰’公益便民美发工作室,这在油田可是独一无二的!”听到新任厂长的话,熊英心里暖暖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