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8-8 20:51:12

世事和人情

    文\福建石油分公司 何银基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过去在许多乡间老屋里看到的对联,在名著《红楼梦》里,宁国府的上房也有这副对联。这说明,这副对联所表达的思想观念,是被上至皇亲贵族下至乡野草民所普遍接受的。

    所谓“世事洞明”,无非是对整个社会民情风俗、政经脉络,乃至你的上司及其家人、亲戚、朋友等各方面情况都了然于胸;所谓“人情练达”,大概是以深明世故、深通人情的智慧和手段处世待人。简单地说,一个人要想得到成功,就要明于世事,善于做人。

    古往今来,要想获得成功,确实需要学会“世事洞明”的“学问”,做好“人情练达”的“文章”。在《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向贾府打秋风,她一进去就看清了贾母在府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但她害怕寂寞,喜欢热闹;看清了王熙凤是府里手握大权的实权人物,但她喜欢炫耀和受人吹捧。在“洞明”贾府的“世事”之后,刘姥姥在贾母面前就扮演了“笑星”的角色,把贾母逗得不亦乐乎;在王熙凤面前就极力吹捧,把王熙凤捧得晕晕乎乎,那种“人情练达”的手段令今天的许多公关高手都望尘莫及。于是乎,刘姥姥大获成功,不仅满载而归,而且还攀上了豪门亲戚。

    古语有道,人穷别走亲,刘姥姥的身份地位和大观园的主人太悬殊了。一般人进去遭到冷落和白眼是难免的,但刘姥姥成功了。她的成功,不是因为她是亲戚,而是她能够以卑微的身份,迅速地融入大观园高贵的环境里。如果说大观园是一杯水,她就是一块速溶咖啡,立马让一杯寡淡的水变得有滋有味。所以尽管身份地位天差地别,还是得到大观园一众人的认可。但刘姥姥不是没有代价的,那么一大把年纪的老奶奶了,还要在众人面前装疯卖傻以博得大家的欢心,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也确实难为她了。

    在现在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都信奉个人的成功学。而这个成功往往就是谋取更大的权势,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这样的“世事”里,“人情”变得虚伪和冷漠,许多人“练达”地学会了以恬淡的外表包裹无穷膨胀的欲望,学会了曲意的迎合和真诚的欺骗,学会了用温馨的微笑麻痹自己的对手,学会踩着别人搜刮着别人的财富和尊严。这些“练达”像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仅有的那点温情。那些做人“练达”的人也越做越别扭,越做越深奥,越做越浑浊,越做越失去真实的自我。

    有的“人情”还公然商品化了,人脉成为一种资源,要办成一件事,不得不搞清楚是否有人脉可以使用。你获得了人情的效益,就必须为人情付出成本,“人情收益-人情成本=人情效果”,这是许多人在动用人情时盘算的公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脉中介这样的地下行业。

    一些人自以为对当今的“世事”洞若观火,带着功利的目的去做“练达”的“文章”,或争名于朝,或争利于市,但不可能都像刘姥姥那样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疲于奔命而陷入无穷的焦虑和痛苦之中,最终却落得身心俱疲的结果。其实,那些精神高贵的人,宁可忍受无权无钱的日子,也不忍受没有尊严的日子。“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对得与失、成和败看得淡一点,可为则为之,不可为则不强为之,以自由的心态去追求美好的生命形态,让人生进入宁静致远的境界,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事和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