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8-10 20:43:26

立秋与天气

    文\南阳油田曹吉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8月的7、8、9日。

    秋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东汉崔 《四民月令》:“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早在周代,逢立秋当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所以,到了秋天,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立秋还意味着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还要不忘防暑降温。但天气总的趋势是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早上、夜晚却比较凉爽舒怡。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还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根据气候平均温度划分季节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也有“立秋”就见秋之说。意思是到了立秋节气,尽管田间大部分农作物正是成长后期的抗旱、防涝、追肥、中耕除草、保花保果及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但也有一些早玉米、早花生、早红薯、早绿豆等开始成熟、收获的时期,因此又叫金秋时节。

    都说立秋时节是个分水岭,从天气而言,热和凉在这里转换;从季节而言,夏天和秋天在这里交接;从候鸟而言,南北在这里转向。

    “池水渐凉蝉唱稀,长空雁阵岭南飞。与君携手花间舞,夜露沾鞋又湿衣。”这是当代诗人、作家徐书信在七绝《立秋》中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立秋的夏去秋来,天气由热变凉的自然规律。

屈联西 发表于 2019-8-12 05:16:33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秋与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