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魔都
文\浙江嘉兴石油分公司 陈晖“魔都”是上海的一个别称,这样的名字让人好奇顿生,让人想去探个究竟。身为上海的邻居,早已前前后后造访过这座城市很多次;但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却也常去常新,每一次总是有不曾领悟的东西,意外地让我带回家去。
高铁非常快,似乎知道自己正在进入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融入进去。下车后一路上走来,发现繁华与琐碎在这里共生,得到一种奇妙的结合。
公认的繁华,这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密切相关。自从那年东印度公司递交了一份条约报告,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其作为通商口岸而开放,出现了未曾有过的热闹。
我们走在南京路上看那些建筑,不少当年租界留下的痕迹,俨然一副海派风格:大街两旁是西式阁楼,阁楼二层一般都会衍生出一个精巧的阳台,上面堆着藤蔓堆着花;却也晾着刚洗完的干净衣服,与阳光坦诚相对,缓缓冒着蒸汽。居民楼连着商铺,一个朴素而安静,一个漂亮而嘈杂,像两个互补性格的朋友,谁也不嫌弃谁。走过咖啡馆、西餐厅...满是荫翳的法国梧桐正在路边沙沙作响。
到了陆家嘴,又是另一番新天地。如果说南京路和外滩是老上海、是外面走进来的西方文明,那么到了这里,是改革开放的新浦东——这些摩天大楼,是我们踏踏实实、自己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现代文明,是我们能够引以为傲的东西。
看陆家嘴最好的时候是夜晚,是在那些霓虹亮起来,正勾勒出东方明珠的轮廓之时。站在黄浦江上,对面所有的缤纷连成一片,尽收眼底。月光在此成了无用之物,整个市区的繁华将这穹顶照亮,闪闪的,映在我们的脸上。
这样繁华的背后,是人们琐碎的生活在支持。
我们借住在朋友家里。一条狭窄的街道,一个小弄堂,一座石灰剥落的阁楼,里面还需要三户人家分割。木头楼梯踩上去嘎吱作响,甚至还要再转角处拐一个狭小的弯才能勉强通向上层,很难把它与刚刚大楼里随处可见的大理石台阶联系起来。昔日的上海阁楼只空留一个外壳,里面的生活是经不住推敲的。风从狭窄的空间中挤过去,外面的风尘被冲得琐碎。但这就是大多数上海人民的生活,看惯了住惯了,倒也有味道了。但当叮叮咚咚的钢琴声从窗口传来,当楼上一家的父母教导孩子把英文念好时,我们就能知道,上海的人们从未对生活低过头。
我深深佩服能在这座大城市生存下去的人们,他们有放弃安稳的勇气,也扛得住生活的各种压力。尤其是那些中年人,他们年轻时候的幻想已经泯灭,老时舒适的日子还未到来,尚有未来的各种东西还要争取——是在最辛苦的年段,留在了最辛苦的城市。他们明白以后的日子,全凭自己的这一双手,一觉醒来便要跟紧时间、生怕落下,所以他们早餐吃得那样匆忙,在地铁口走得那样快。
归来之时,感慨颇多。从前来这里,只是看见那些漂亮的事物,喜欢那些金碧辉煌的地方,喜欢年轻女孩婀娜的身姿;但这一次,却对质朴的生活情有独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