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抗台
文\温州石油 洪含粟“抗台”,是一个植入我脑海,深深扎根在我心中的词。因为从小到大,我都生活在台风重灾区——苍南县。
苍南县位于浙江省的最南端,隶属于浙江温州市。因地处玉苍山之南,故取名为苍南。其向东濒临东海,向西毗连福建。处于这个地理位置的苍南,每年总会被几个台风波及,而正面袭击苍南的台风也不计其数。
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苍南马站镇,那一年我十岁。我们永远铭记“桑美”这个美丽的名字,也永远不会忘记它带来的一切灾难。
在台风登陆时,全城便陷入了瘫痪。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海妖一般尖啸的大风,窗外时不时传来的物体倒塌声,以及家里止不住渗入的雨水和湿透的地板。那时候因为父亲单位需要抗台的原因,我们一家人分守两地。父亲过一段时间便会用固定电话报平安,向我们讲述单位发生的破幻和他们一行人为了抗台所做的危险工作。而在家中,母亲五分钟便要擦拭一次窗台,以免雨水过多流下地面。她还用手电筒在因为停电漆黑一片的家里仔细查看是否有漏水的地方。当一个空调口突然开始大量往室内涌水时,她二话不说抄起雨伞顶着大风上到了顶楼,用布严实地堵住了破裂的空调管道。两天后,桑美过境,对苍南的影响逐渐消失。那一晚上父母在不同的地方,都给我留下了抗台的身影。
在这之前,年幼的我对“抗台”的想法是抱怨,是不能出去玩耍的懊恼,是有可能一夜无眠的劳累。而之后,“抗台”对我而言成了一种承担,一种为父母分忧排难的责任。
而随着我渐渐长大,抗台对我而言也有了更深的意义。
几天前我在公司亲身经历了台风“利奇马”。这次的台风虽不是正面登陆温州,但带来的破坏力依旧不容小觑。随着风力逐渐增强,油库的各项工作也逐渐停止。我们去码头库观看了员工们的抗台任务:他们在通往码头的大门处沿着墙壁的凹槽插上模板,架成两排平行的隔断,然后在木板间不停地用沙袋填充,这样便筑成了一道坚实的防线。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前线的抗台工作,看着风雨中工作人员们的背影,我将他们与记忆中想象父亲抗台的背影重合。原来一直都有人在默默坚守,用凡人之躯抵抗大自然的力量。
台风过后,我和几个实习生主动承担起了灾后检查的工作。我们对油库三个库区受到的损失进行记录,并对被破坏的公告牌进行了替换。虽然我暂时没有能力与风雨正面搏斗,但我们也在为抗台工做贡献着绵薄之力。
亲身经历和目睹抗台工作后,现在的“抗台”二字对我来说是坚定,是从容,是直面困难的决心。抗台对于我,便是一种成长的象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