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甜的瓜送给油田人
文\西北油田罗丽娟“哎哎哎!找谁?你找谁,不能进去!”
“我找你们的人,管事儿的就行!”
“师傅,我们是草湖村的,这是我们自己种的,想让你们尝尝!”
8月18日,一辆颜色斑驳的农用车,突突突地开过来,在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大门口“嗤——”的一声停下来。一男一女两个村民从车上抬出一麻袋圆鼓鼓的东西,气喘吁吁地擦着汗一边央求门卫。
门卫打电话报告厂办,一会儿,厂办主任马炳光来了。
“老马——!您好啊老马,正好您来了!”
“噢,你是?”马炳光一时想不起来是谁,对方却异常热情。
“嗨!您都忘了,去年!摘棉花!你们‘红旗小分队’帮助我们……”
男的话没说完,女的赶紧抢过话头说,“那次人多,可帮了我们大忙!你们油田人啥都不缺,也不知道咋感谢,今年种的哈密瓜,特别甜,挑几个大的给你们尝尝!”
“谢谢!谢谢!”马炳光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摘棉花次数多了,你们是哪个村?”老马还在想来想去,老乡们叫他“老马”“马哥”“马叔”的人多了,他真有点分不清!
“草湖村二队的。你忘了?去年,你们给我孩子送书包?!”
“哦哦,想起来了!老宋,宋汝君!”马炳光一拍对方肩膀,三人都笑了!
原来,两人是一对夫妻,他们20年前就从河南农村来到新疆,在塔里木乡草湖村安家落户。在大漠戈壁上靠承包地种棉花养活3个孩子和老家的双方父母。由于两人勤快又能吃苦,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起来。
可没想到,这两年家中老人不断有病住院动手术,真让他们体会了“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现状。每年他们要回两趟家看望父母。平时还得寄些钱回去吧。这样一来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加上供三个孩子上学,还欠了一屁股债。
秋季,他们承包的200多亩棉田,白花花的开一地。两口子心里又高兴又着急,一家老小的生计全维系在这一季收入上,为了少雇点人,少花点钱,两口子没日没夜地干,想赶紧把棉花还成钱还债。
一次,在油地和谐共建活动中,采油三厂领导在草湖村得知了这一情况,就组织志愿者去帮助贫困家庭,不光摘棉花,还买了新书包送给孩子们。点滴行动,让一家人感激不忘。
“咦!哪能要钱!又不是卖给你们,这是专门送给你们呢!”真诚和耿直写在宋汝君黝黑的脸上。
“好!我让大家都尝尝。太感谢啊!”马炳光知道人家不容易,但只好不提钱的事。
“哦对了,”临走时,宋汝君说,“你们再发油管线知识宣传单什么的,老马,您交给我,我让娃儿们发到各家去!”
“好!有事就去找你!”秋天马上开学了,再给他家孩子们买点什么呢?马炳光看着远去的背景心里想着。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回帖!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