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远的蛙声
文\金陵石化曾敏对于儿时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来说,“呱呱”的蛙鸣声,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声音。这声音与故乡的那片云一样,一直伴随着几代人的童年,承载着离开家乡的乡愁。
儿时,蛙声离我们很近,仿佛就在耳边。夏天的时候,池塘的蛙儿特别多。每到夜晚,蛙声就会响起。起先偶尔一只在独述衷肠,接着两只对唱,再接着几只相互应和,再后来成片的蛙儿一起合唱。声音此起彼伏,一场规模宏大的乡村交响曲便拉开了序幕。
暴雨过后,田地头、沟塘边、柳树下、草丛中万蛙齐鸣,气势如潮水涌动,又如万马奔腾。那时,村里的小伙伴们比较贪玩。掏鸟窝,捉蚂蚱,斗蛐蛐是家常便饭。
最有趣的是钓蛙儿。常常是找一个竹竿,再找一根结实的细线,用大头针捏成的小鱼钩,挂上蚯蚓作为诱饵,这样便可以钓蛙儿了。寻一处水塘,水边生长着许多杂草、芦苇,道不清的植物是青蛙扎堆聚集的地方。时常能听到蛙鸣,看到蛙跳。有时候,蛙儿静静地趴着,后腿蜷跪在水草上,前腿支撑着,张着大嘴巴,白白的大肚子不停地鼓动着,两只晶莹剔透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等待着什么。时而,有只虫子从面前晃过,蛙儿便会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虫子便成了其腹中美餐。那儿鱼儿多,蛙儿也多,我和小伙伴们常去摸鱼捉蛙。
发现蛙儿后,我们便猫着腰沿着沟边蹑手蹑脚地靠近,等贴近目标时,将钓竿从密密麻麻的芦苇丛间悄悄穿过,轻轻伸向水边,把挂有蚯蚓的鱼钩在蛙儿附近的水草上轻轻晃动。蛙儿发现后,以为树上落下的虫子,便以极其迅捷的速度,猛地跳起,一口咬住。这时,迅速提起钓竿,蛙儿便被牢牢地挂住。
将青蛙取下,让身后的小伙伴用麻绳拴住蛙腿,一边拎着,一边跟着,继续寻找目标。那时,沟塘边的蛙儿到处乱窜,小半天的工夫便能捉上一二十只,拴起来一大串子,很有成就感。
夏天的夜晚,热的难受,在院子里铺上两张草席子,横七竖八地滚地铺睡。一边听着蛙儿的叫声,一边数着夜空中闪烁的星星。不知不觉便进入了梦乡。
搬到楼房后,上学路上时常也能听到蛙鸣,那是在学校外的小河里。虽然不像童年的蛙儿那么多,但在河边水草上也少不了几只蛙儿蹦来蹦去。“呱呱、阁阁”的蛙鸣,听起来,依然那么熟悉和亲切。
上大后从军去了大西北,夏天很少听到蛙鸣声,北方人说没见过这玩意也不出产这玩意,倒是曾经支边的老人们说到这总会怀念家乡的蛙鸣声,勾起他们的遥远思乡之情。
再后来,退伍回到南方进了工厂,能听到蛙声之处几乎只有郊外。受各种因素影响,蛙儿几乎绝迹。每每郊外游玩听到阵阵久违的蛙鸣声,那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情在心头油然而生。但与之相比,城市的蛙声却越来越少,越来越远。
下雨过后,偶尔,幸运的话,能听到几声蛙鸣,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在城外,在远方,在童年的小河边,在故乡的芦苇塘……
越来越远的蛙声、带不走的是对童年的回忆。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