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窑洞之旅
文\茂名石化柯思恩人的经历总有很多的波折和转折,而这一次的转折让同行的39人,上至75岁老人,下至9岁的孩子全都狂喜不已。
美了,美了,来自一次难忘的窑洞之旅。
黑漆漆的夜色中,旅行大巴往黄河壶口瀑布的方向行驶,将要接近导游安排入住的宾馆时,透过车窗看到了独特的景色,呈一字形排开一列的只有一层高的外表古色古香的屋子,屋门统一呈半个椭圆形,大门口挂着喜气的大红灯笼,门的最上方装饰着一个个如大珍珠晶莹地排列成半圆形的彩灯,彩灯发出黄色的璀璨光芒,扫过经历长途跋涉的大人疲惫的脸,脸色刹那间有了亮光;独特的景色迅速吸引了车上活泼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一脸好奇地冲着亲切和蔼的导游天真地嚷嚷起来了,“这是什么?”“窑洞!”山西导游崔导掩饰不住骄傲地回。“今晚我们就住在这里?”孩子们一听,立即兴奋起来了,高声询问。“想得美。这窑洞住一晚的收费可贵了,有钱也难住。”崔导不客气地泼了孩子们的冷水,车子里一下子安静起来了,只听到车轮在滚动。
失落的大人们随着孩子们的失望、导游的真诚瞬间体会了望窑兴叹的心情,但是,脸上的笑意还在。
我用安静的眼神扫过窗外,在我的生命中第一次遇见的窑洞,离行驶在路上的车子不到20米的距离,不由暗暗地想着,“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意外随着幸福而来,当车子停在即将入住的宾馆时,拿着行李准备办理入住,导游一脸不可置信兴奋不已地告知我们一个好消息,“提前预订的房子住满了,老板全部安排人入住了;今晚,老板安排你们住窑洞。你们的运气太好了,真是想美了!”听闻这个消息,我们全都乐得炸开了锅,脚步都是兴奋的,生怕晚了一步老板就改了主意,纷纷拿着行李箱跑了起来,往另一个方向窑洞的入口赶。
等待导游为我们安排各自的入住房号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窑洞的大门是虚掩的,实在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感觉一刻也等不下去了,我们纷纷开心地挤在门口,小声地询问,“您好,里面有人吗?我们能进去看一下吗?”只见大门一下子打开了,是个外表憨厚的山西本地人大妈,带着孙女前来游玩,大妈热情地打量着我们,带着一丝客气和试探,开心地说,“我这间住的是炕,习惯住炕上了,你们要不要试试看。”我们看着穿着一身休闲花衣的大妈又注意到了半侧身躺在炕上望着我们眼睛骨碌碌转的女孩,不好意思地回:“谢谢阿姨,打扰了!”赶紧撤退离开了。
可是,突如其来的幸福炸裂了我们,那股兴奋劲任压都无法褪去,当终于被安排住进窑洞时,大伙全是这拍拍照,那看看感受不同,想想还感觉不满足,冲出大门对着大门口使劲拍照,而大门口对着一个大院子,院子的对面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黄河水,“住在窑洞,住在黄河边。”我一脸感动地喃喃。
不由得想起了从前的窑洞光阴,90年前的山西农村,窑洞是人们主要的住处,现在住窑洞的人越来越少,那些关于窑洞的记忆和渴望却越来越多,窑洞这一“穴居式”民居的历史追溯到四千多年前,山西窑洞是山西省的传统民居之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着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的空间无形中会增大。
曾经,人们想尽早逃离窑洞,后来,人们开始留恋和向往窑洞,那些习惯一时难以改变,窑洞,成为一种怀念。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