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9-3 19:40:59

母亲月饼

    文\仪征化纤薛月霞

    岁月的脚步刚刚迈入八月的门槛,月饼就迫不及待地闪亮登场了。有传统的椒盐月饼、豆沙月饼、枣泥月饼,还有时尚的鱼翅月饼、冰激凌月饼,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可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月饼,我还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母亲做的月饼来。我已经多年没有吃到母亲做的月饼了,但依偎在母亲身边,姐弟们一起吃母亲亲手做的月饼,嬉戏玩耍的生活片段,依然像发生在昨天一样,清晰地映在眼前。

    记忆中,村子里卖的月饼,都是些小作坊做的。用芝麻或花生做馅,再点缀一些青红丝,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里面的馅,红绿相间。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中秋节前夕,村里唯一的代销店,早早地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纸箱里,纸箱上面再盖一张牛皮纸,金黄的油大摇大摆地从牛皮纸上跑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那些天,我有意或无意地都要绕道从代销店的门前经过,只为闻一闻那香甜的月饼味道。有时候,我还能看到售货员在包月饼,空气中的月饼味就更加浓烈了,我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售货员手中的月饼,唾液腺毫不吝啬地往嘴里喷射着口水,尽管这样,要好的我也决不会让别人看出一点破绽,只能拼命地、悄悄地把口水往肚子里咽。母亲是知道我的心思的,只因为那时候家里穷,买不起月饼,年年中秋节,我们都只能吃母亲做的月饼。

    提起母亲做的月饼,说老实话,那根本就算不上月饼,更没法和代销店里的月饼相媲美。但母亲做月饼总是能够给全家人带来快乐,节日的气氛,就是这样从母亲开始着手做月饼弥漫开来的。

    家乡的八月是繁忙的季节,要收秋,还要种麦,母亲忙得没有时间歇息,可做月饼是一件大事情,这天母亲是不下地的。她一大早就开始忙活了,我们姐弟则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母亲的身边,唯恐离开一丁点就会失去一年的等待和期盼。母亲先在小碗里倒些许的白糖,拌上一些干面粉,这就是母亲的月饼馅了。然后,母亲把头天就发好的面端出来,在案板上使劲糅合,一遍又一遍。母亲说,面只有充分糅合,蒸出来的月饼才好吃。揉好后,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小饼,包上馅,再上锅蒸。

    我总嫌母亲放的馅太少,不够香甜,生气地对母亲说:“馅放得那么少,那不是和馒头差不多了吗?”所以每年做月饼的时候,我都要和母亲争。可母亲说:“包的馅太多,糖会流出来,那样子就不像月饼了。”这样简单的解释怎么能顺服我呢?我曾多次,趁着母亲不注意,偷偷地为自己包一个皮薄馅多的月饼,味道当然比母亲做的月饼甜多了。其实,母亲哪里是不知道馅多好吃的道理,只是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母亲只有精打细算,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然,明白这一点,是在我长大以后,小时候,我是不懂这些道理的,还自以为自己比母亲聪明得多。

    母亲是个讲究的人,月饼上锅蒸前,她还要用食红在上面整齐地墩上几个小红点,月饼顿时焕然一新。放上笼屉,盖上锅盖,母亲便坐在灶前的矮凳上开始烧火了。因烧的都是些柴火,母亲必须不停地添柴拉风箱,风箱一拉,柴火烧尽的灰烬便迫不及待地从灶膛里飞了出来,飞到了母亲的头发上。此刻坐在灶膛前的母亲,额头上渗出来成排的汗珠,头发上粘着脏兮兮的灰烬,脸颊上贴着凌乱的头发,完全没有了往日里干净利落的模样。然而,母亲的眼眸里则闪着母爱特有的光辉。此时,蒸熟的月饼早已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甜了,母亲掀开锅盖,端出笼屉,把蒸好的月饼整齐地摆放在案板上,笑眯眯地看着月饼,脸上浮着自豪而甜蜜的笑容。我们是不关心这些的,只顾着拿起一个月饼,赶紧往嘴里塞,好烫呀!我们蹦蹦跳跳地走出厨房,站在院子里吃着母亲做的月饼,香甜四溢在唇齿之间,幸福荡漾在小脸蛋上。

    岁月的河流静静地流淌着,一晃,几十个中秋节过去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母亲也老了,老得再也没有能力下到厨房,亲自为我们做月饼了,母亲做的月饼也只能成为我们姐弟的一种记忆和怀念。

    记忆中的故乡已渐渐远去,唯有那炊烟,袅袅地飘上那湛蓝的天空,把静美的岁月和母亲月饼那无尽的香甜记忆拉得很长,很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