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与石油故事相伴
文\西北油田单旭泽清晨,阳光跃过密密的树枝,照在静默的雕像、高耸云天的6008钻机上,旁边还有郁郁葱葱的果树、白杨树,两排砖墙砌成的平房,和1号、2号展厅,构成了西北油田705企业文化教育基地。
整洁的着装,优雅的礼仪,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李晶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之中尽显专业、得体与魅力,俨然成了705企业基地最生动的名片。
25岁的李晶,成为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已有近2年时光了。而她与雅克拉结缘,却已长达7年之久。
“其实,我在2012年大一的寒假就与雅克拉采气厂有了渊源。”李晶的笑容像风中闪烁的白杨树叶,明亮又单纯,“在餐厅当了一名服务员,当时我觉得在西北油田的职工真好,生活条件优越,福利好,工作又不累。”
但当时和她一起应聘的9个女孩中,陆续走了7个,毕竟这里身处大漠戈壁,比起城市的繁华,还是太孤寂了。
让李晶始料未及的是,705教育基地不仅藏着一个个感人的精彩故事,还藏着她的爱情故事。
担任讲解员,李晶的工作不只是讲解。去年教育基地进入攻坚阶段,她要参与其中的建设,对占地4万平方米的教育基地进行老房屋修缮、老物品收集、展馆建设、愿景复原、园区绿化、井架恢复、摆设陈列、资料梳理等工作。
每天的奔波自不必说,工作烦琐更是让她有些心力交瘁。
这时,李晶的他出现了。
他当时也是705教育基地的建设者,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孩。在每天的工作交流中,两人渐渐相识、相知。看到女孩因工作着急上火,嘴角起泡,他也着急。
他为李晶送出的第一份礼物,是一瓶蜂蜜。于是,甜蜜蜜的恋爱之旅开启了。
李晶的爱情,也萌生在705,成熟在705。她和他就像两棵紧紧依偎的白杨树,把根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共沐阳光、同迎风雨,默然相爱、静静欢喜。
在撰写教育基地讲解词阶段,李晶作为创作组成员,她读了很多西北油田的书籍和资料,摘出重要内容。情感丰富的她,经常在深夜摘录笔记时,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用心去感受那个岁月大漠风沙中石油人的“卷席筒”“半壶水”和“井场婚礼”故事。
就是这一项一项地整理工作,让她一点一点地了解了西北石油人的故事和创业史。
从此,李晶明白,是石油人用肩膀扛起了祖国的石油事业。讲解稿反复修改,精敲细琢,历经20多个版本,文字篇幅超过10万字。经过3个月的沉淀,讲解词终于定稿出炉,13250个字。
一万多字的讲解词,先要背下来熟记于心,还要在不同的场合进行试讲。为了使自己的讲解更加生动自然,她经常在宿舍卫生间里对照镜子大声朗诵、反复练习。
李晶在讲解中看到,西北石油人进疆40多年了,一个个鲜活的石油故事就是西北油田发展史上的一个个片段。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通过李晶的娓娓道来,为每一位参观者打开了一扇扇窗,不仅展示了石油人不畏艰险、敢于探索、从不停歇的拼搏精神,而且还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展现了西北油田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一次,李晶给参观的离退休老领导做讲解。这些老领导对西北油田创业史都有着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他们听着李晶的讲解,看到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展品,当年“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激情与豪迈仿佛又重新回到这些老石油的眼前。一位老领导激动地对李晶说:“听了你的讲解,又把我带回到了在戈壁滩上摸爬滚打的岁月……”
“以往那些毫无生机的管线、钻塔、雕塑,如今感觉是那样的鲜活和亲切。” 当了讲解员之后的李晶,对西北油田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每次讲到“井场婚礼”的故事时,她自己首先就泪湿眼眶了。
李晶知道,如今身边的这些石油人中,“油哥和油嫂的故事”,就有很多很多。
丈夫远在大漠,妻子撑起后方。有太多太多的时间,油嫂们都是既要工作,还要照顾老人、抚养孩子。但即使这样,亲爱的嫂子们,依旧无怨无悔,柔肩挑起责任,做石油背后的女人!
那个当年扎着乌黑的发辫,拥有银铃般笑声的姑娘……那个爱上石油汉就嫁给石油汉成为油嫂的姑娘啊,使石油汉子在井场干活时多了温情,迸发出生命的张力。油嫂们在油气流的旋律中,在石油汉子高大的嗓门中,伸出十指,攥紧岁月的画笔,把相爱写成相守,把思念写成永远。
李晶说,即使有一天这里不再需要自己了,但回想起与钻塔、红工衣、石油人相伴的日子,也可以自豪地说:我的青春与石油故事相伴,很值!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支持!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