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名段《赏中秋》
文\江苏石油黄卿“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就是指的苏州。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又让苏州火了一把。包括同德里、平江路再一次成为网红打卡地。剧中多次出现的苏州评弹,让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更加充满历史文化气息,雅的周正。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
剧中多次出现评弹名篇《赏中秋》。是长篇弹词《白蛇》中的著名唱段。这一段被蒋月泉、朱慧珍两位评弹大师根据自身艺术特色来进行演绎。他们在情节铺排、关子设置、艺术侧重等方面扬长避短,发挥了擅长演唱的优势,同时对许仙和白素贞这两个人物加强描摹,让这部书目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赏中秋”这段唱,篇幅虽然不长,但是词曲俱佳,情景交融,给人带来了双重享受。唱词作者与演唱者都是功不可没,缺一不可。没有好的唱词,艺术水平再高也势必遭遇局限,无法尽情发挥;而唱词再好,也需要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转化成声音作品,这样才能跃然纸上,达到效果翻倍的目的。
令人陈奇的是作者陈灵犀,广东潮阳人,1951年调入上海评弹团,开始专事评弹创作。经他整理和创作的长篇弹词、中篇评弹、开篇选曲等不计其数,被誉为“评弹一支笔”。他创作地唱篇不但雅俗共赏,而且朗朗上口。陈灵犀作为一个广东人对苏州评弹事业也就做出的努力,令人高山仰止。
蒋月泉、朱慧珍的“赏中秋”留下好几个录音版本。朱慧珍大师,唱的恬淡典雅,舒朗极了。而剧中播出的备注是“蒋、俞调”,“俞调”是苏州弹词一种流派很大的唱腔,由清朝道光年间的俞秀山所创。而朱慧珍对于俞调也是全能,拿捏停顿,不在话下。技艺的成熟,一定还要配上意识的把握,这样才能对不同唱段有合理的诠释。《珍珠塔》里有句唱词,“一茎到底没尘埃,冉冉清香水面开”,用来暗指莲花。唱“俞调”,花茎就是气息,气息要一条线笔直通畅。而花茎也是在水下的,没入泥土,所谓的气运丹田。唱腔怎么样?就像水面开着的莲花,惊人夺目。冉冉就是行腔原则,不疾不徐,不快不慢,符合尺寸的要求。虽然水下的花茎并不引人注目,但确是演唱的根本所在,起决定性作用。朱慧珍在这段俞调中,大量使用长腔,听上去与舒缓的心境,乃至船行的背景相吻合。你听她的长腔好像很容易,如果没有强大的气息控制能力,是托不住的。长腔最容易唱的无趣,而她唱的又是多么饱满生动。“俞调”的特点是婉转,运用假嗓,唱腔高低辗转,唱腔渐放渐收,首尾呼应。这是非常难做到的。
蒋月泉先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就会忘不掉。太有魅力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标志性人物,原因很多。如果说,天赋与毅力决定了在艺术道路上能走多远,那么是否符合时代特征,是否顺应时代要求,是否得到时代眷顾,则是把这条路能走多宽的先决条件。现今的苏州书馆,可以说是开口必“宗蒋”,唱腔师“蒋调”。从唱故事到唱人物的体会,行腔细微之处的意识变化,在板式间自由行走的尺寸,唱得老辣仍不失潇洒。大师,不是吹出来的,听评弹,是需要用心的。
中秋在即,有兴趣的读者不放搜一段苏州评弹《赏中秋》(蒋调)静下来,听进去,让生命在唱段中停留舒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