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年代
上世纪60年代初,安徽皖北的农村生产队农历二三月种下的洋芋,还等不到成熟季节,大家就眼睁睁盼着开挖了。因为家里没有粮食,全家老小为了活命,尤其是农历五六月是最清苦的季节,地里小麦青黄不结,田里的小麦刚抽出穗,一家家没有粮,只好盼望用洋芋来填饱肚子了。当时,父亲曾悄悄跟我们说,他看到小个子生产队长站在洋芋地边上,久久凝视着那片正花蓬蓬嫩稀稀的洋芋就被挖了,心疼地偷偷流泪了。可他又当着父亲说,看到饥肠辘辘的为了活命的社员们,只好忍痛割爱,带领社员们下地,刨出的一箩箩洋芋挑了集中到队房里,准备分给大家。
随着队上仓库保管员一只长长的牛角吹响,大家知道队上通知分洋芋来下锅了。不一会儿,队房里挤满了老老小小身背背箩来分洋芋的人群。戴着眼镜能识文断字的会计抬着一本厚厚的账本,记录着生产队按三七成分给每一户洋芋的数量。队里分粮按三七成分是生产队长说了算的。三七成是三成按每户的人头分,另外七成得按社员年挣的工分分。
那年月,社员们在生产队里多挣工分是唯一的希望,挣工分简直比生娃娃还重要。工分多可以多分粮养家糊口,而多生娃就多了一张要吃粮的嘴。队会计把每一户一个季度挣的工分写了公布在一张红朗朗的大红纸上。哪家工分多不仅哪家引以为荣,队里的人也会交口称赞。我的父母是勤劳苦挣的人,在生产队里一年苦的工分最多,常常赢得队长的称赞,因此我家的洋芋分得也比别家稍多一点。尽管如此,一年到头分到家中的洋芋也不过七八百公斤,除掉腐烂的和小的喂猪,能用来吃的就所剩无几了。但是在包谷和稻谷未收上来的前三四个月,仍然得用这点洋芋艰难度日。
家里贫穷,我们一家人吃饭常常不用饭桌,早晚饭是同坐在火塘边,围着一口铁锅吃着煮的一锅洋芋,把一串串青辣椒放进火塘里烧一下,醮上盐巴,和着洋芋一起吃。父母如吃着个头大的洋芋,就会递来给我和哥哥妹妹,说我们小,正长身子骨的时候,能吃好一点补一点身子。而个头小的水渍渍淡而无味的洋芋就轮到父母头上吃了。哥哥把我和妹妹拉在一边悄悄地说,爹妈太苦了,他们也得有营养,不然身体拖垮了,我们全家人都得喝西北风去。母亲晓得后把我们拉进怀里,含着泪花说:“娃娃们,爹妈一辈子再苦再累都是为了你们,你们得好好成长,好好读书,将来走出这穷山沟。”看着母亲期待的目光,我们泪眼模糊地点着头。
到我读书时,洋芋仍然是我住校读书交伙食换饭票的唯一希望。可心地善良的母亲为不让我在学校里被人看不起,能交上和别人一样的米面,在厚着脸皮跟亲戚朋友借的同时,常常是整夜地打草鞋,或找空上山采摘野菜,到赶乡街子的时候背上大箩的草鞋和山茅野菜到集子上去卖。到晚上回来的时候,我看着母亲像战场上获胜的大将军,脸笑得一朵花似的,把口袋里的硬币掏出来,在油灯下轻声地数着:壹分、贰分、伍分……看着母亲在街上从来舍不得吃一碗米线和一碗凉粉,或买一块新布给自己缝一件新衣,父亲心疼地说:“你不要太吝惜了,一碗米线钱都不想花。”母亲眯笑着对父亲说:“老笨蛋,你给晓得一碗米线四五角线,够买半斤麦面给儿子交伙食费了。”
我高中毕业后在部队服役的那几年,常常看到父母的信中有说不完的高兴事。他们说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了,可以多劳多得了。父亲还透露私心杂念,他说:“过去在生产队里自己种得很好的那片包谷或洋芋,到收割时都统统归于队房里分给大家,这下可好了,种好的统统属于自家的了。”那几年常常听到家中父母的好消息,烤烟收入几千元了,包谷收入几吨了,洋芋收入几麻袋了。母亲悄悄透露,家里有可能当上万元户了。我看到这信,十分惊讶,天啊!万元户,这么个天文数字。因为那年月村里上千元的户数都是寥寥无几。随后我退伍回乡在县城找到了工作,回家和父母见面比在部队方便多了,常常回村看望父母。我看到家里确实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那间黑乌乌的茅草房换成了四五大间亮堂堂的大瓦房,母亲苍老宛若核桃皮的脸上绽放笑容说:“娃娃,妈妈没别的给你捎进城的,我这里烙几个洋芋粑粑给你带走。”
到上世纪90年代末,家乡突然说搞科学种植“脱毒洋芋”。父母跟我说,种这洋芋祖祖辈辈几百年来从没有人说有毒,这上面的人简直就是神经病。母亲坦然地说:“只听说花有毒、药有毒、蛇有毒,怎么弄出个洋芋有毒。”我说这是科学实践出来的技术,尽管持有许多的怀疑态度,但是父母仍然听从我这个儿子的话,当年他们种植了“脱毒洋芋”5亩地,到洋芋开挖的时候,用秤一称,亩产从传统的七八百公斤猛涨到四千多公斤,增加了4倍还多。我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欣然走进村里,走进那片火红的红土地,看着父母收获“脱毒洋芋”的喜形于色,他们竟然在山间荡起的欢乐声笑里,扯开喉咙放飞出了清脆甜美的歌声:“洋芋哎,满地金黄,金黄黄耶,装满箩筐哎,那个喜洋洋耶,咱们日子旺儿旺哎……”
现如今,老家的洋芋在经历一场场“革命”后,显然不仅是当年充饥物,“脱毒洋芋”这一新品种,走出了国门,销往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家。这是乡亲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呀!安徽省蒙城县供电公司(王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