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h8800 发表于 2019-9-10 11:14:05

衣服的故事

新中国刚成立时,普通百姓之间借衣服穿是常事。邻居有福叔在县城上班,结婚时买了一件中山装,口袋里插着两支钢笔。有福叔为人和善,有求必应,这件中山装自从他结婚后,自己穿的时间还没有借出去的时间多。大半个村里的人不管衣服合身不合身,纷纷来借,相亲的、订婚的、结婚的来借,走亲戚、参加婚礼、去镇里开会的也要借。有点儿文化的,在口袋里插上钢笔,没文化的把钢笔去掉。有个不识字的去相亲,不知是忘了,还是故意装有文化,也插着钢笔去相亲,没想到女方问他钢笔是啥牌子的,他竟然答不上来,结果当然是没相成亲。
改革开放后,我大哥结婚,那时流行穿西装,父亲咬咬牙,借钱买了件西服,想着大哥结婚后,衣服还能借给别人穿。大哥脸上有光,我们脸上也有光。可是出乎父亲意料,那件西服只借出去了3次就没人借了。因为人们手里很快有了钱,买西服的人迅速多了起来。
虽然没人借衣服了,但那时候人们还是刚刚吃饱穿暖,没几件多余的衣服,更别说穿好的了。上世纪80年代我上小学时比较淘气,衣服经常磨破,每天晚上母亲忙完家务,在昏黄的电灯下给我补衣服成了童年最深刻的记忆。虽然我穿的是哥哥小时候的衣服,虽然衣服上补了补丁,却没让我觉得丢脸。因为当时很多同学的衣服都这样,没人笑话。
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很少有人再穿补丁衣服了。小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盼着过年穿新衣服。因为人们的腰包鼓了,县城也有了大型服装商场,平时买衣服的人都是熙熙攘攘,衣服款式也越来越新潮。以前很多人为了省钱,买布做衣服,随着生活越来越好,买成衣的人越来越多,裁缝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进入新世纪,人们的穿着更加时尚了。即便是乡村,每家的衣柜都塞得满满的,几乎家家都可以开个服装店了。前几天,侄女穿了一件露着膝盖的牛仔裤,我80多岁的老母亲见了,问她:“你这是咋了?现在谁还穿烂衣服?”哥哥笑着说:“现在时兴这衣服。
“咋又像是回到以前了呢?”看着老母亲困惑的样子,我们都笑了。
70周年,衣服的变化只是人们生活越来越幸福的一个缩影。其实,我们的衣食住行用,哪一样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安徽省蒙城县供电公司(王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衣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