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泡点烟的往事
多年前的那个冬夜,父亲用灯泡点烟的往事,让我忍俊不禁又难以忘怀。伴随着我的青春岁月,这段往事一直定格在记忆深处。经过岁月的发酵,它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愈来愈浓醇芳香。15岁那年,我从大队小学借读到公社小学上学,那时,我父亲是公社干部。我与父亲都住在公社,公社用电,我住处有一盏25瓦的白炽灯泡。晚上,公社干部办公。
“爹对儿说:这是电,不是火!灯泡炸了会触电打死人的!”
“哦,是电不是火!我是说难怪点不燃烟哩!”
儿子有生以来第一次对电有了感性认识,也从心里对电有了畏惧。
“爹对儿说:离灯泡远点,“电灯好,好哇!爹对儿说:比点煤油灯、蓖麻油灯、松香油灯亮堂多了。
那时我的家乡还没有用。“么时候我们能看到电灯啊!”奶奶感慨地说。
我在大队上学晚上做作业点的是煤油灯,早晨吐出来的痰是漆黑漆黑的。我跟学生们讲,等乡里通了电,你们就坐在电灯下做作业、复习功课,卫生又亮堂。孩子们的眼神热切而又期盼。
后来,我成为了一名国家电网人。几十年来,我是国家电网的建设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田野的乡间,蜿蜒的乡间路旁,一座座铁塔、一根根电杆上架设的银线跨越沟河,宛若一根根玉带,将我的家乡小村与外精彩的世界紧密相连。从此,灯火阑珊里的家乡热闹繁荣、璀璨美丽。
上世纪90年代,乡里通电了。通电那天,家下儿女穿上盛装,敲锣打鼓欢庆光明的到来。可惜呀,我的爷爷奶奶没能等到这一天,在有生之年没能看见电灯。
里乡通电之后,我们电网人,将科学、安全、节约用电知识的种子,播撒在乡里人的心田。
灯泡点烟的往事,反映了那个年代偏远地区电的稀缺与珍贵。
时光流逝。如今,汩汩电流赋予了乡村万家灯火和蒸蒸日上的好日子。安徽省蒙城县供电公司(王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