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向远方
文\江汉油田 汤致斐“梦想的旅途
我背井离乡,
肩上扛的行囊,
装着对未来的梦想,
我和你们一样,
也来自远方。”
归家路途的火车上,伴随着火车轮子辘辘转动,我跟着车厢晃晃摇摇的节奏,缓缓戴上耳机,听着这首《飘向远方》,盯着手机上滚动的歌词,脑海的思绪也飞向远方。
大学毕业,我成为众多“头戴铝盔走天涯”石油人中的一员,辞别了生活二十余年的湖南老家来到山东清河。下周便是妈妈的五十岁生日,在忙完手中的工作后,我踏上了探亲归途。上一次回家见到爸妈还是半年前,每次回家,总有“新收获”。我打趣父母说:“你们还挺潮嘞,头发染了流行的灰白色。”妈妈也十分配合,挤着皱纹爽朗地笑着:“好看啵?下次我还想染别的发色哩!”很奇怪,离开爸妈在外工作的时候,记忆里的爸妈总是那么年轻,那么精神,没有那么多的白发,没有那么深的皱纹,仍是我小时候的他们的模样。
农村出身的爸妈学历不高,但好在十分淳朴。他们经历世纪初的下岗潮,生活的希望却没有被打压。记忆里在我很小的时候他们便在县城抑或在外地务工。他们对我的教育也很简单,没有令人醍醐灌顶的大道理,只有下里巴人的唠叨和粗犷野蛮的手段。因为家境并不是很好,小时的我十分内向和敏感,记得有次我因为同学手里有一个很好玩却很贵的玩具,不知怎么就和同学拌嘴了,随后暴力升级为动手,最后身上挂彩回家。气呼呼的我原以为爸妈会为我“报仇”,不曾想他们看到后十分生气,问出了缘由后爸爸一言不发领着我向那位同学登门道歉,妈妈便买了些零食和水果赔礼。看在眼里的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回到家爸爸惩罚了我,妈妈用浅显的话语向我说明我哪里做错了,应该怎样改正。但印象最深的却是他们说的一句话:“我们没什么文化,不能教你读书,只能教你如何做人,就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随着我渐渐长大,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响,虽然懵懵懂懂,但也是一直伴我成长。直到有次过年爸妈带着我去外婆家团聚,突然看到有户人家门前躺着一个伯伯,聚着不少人,便上前去看发生了什么。了解到原来是这家的伯伯因为冬天用煤炉取暖结果煤气中毒了,虽然有人打了120,但还在路上。爸爸看到了伯伯裤子上皮带,着急着吼道:“你们现在都还没给他解开皮带!”说完便上前去松开皮带和上衣的扣子,然后跪在地上不停地按胸口,妈妈则在一旁不停地打电话询问救护车到哪了。救护车到了大家也松了口气,我在一旁听到医生对爸爸说多亏有简单的处理坚持到了救护车的到来。爸爸也只是腼腆地笑着说幸好以前在工厂学过一点知识。
“各位旅客,岳阳站快要到了,……”车厢里上夹杂着电流的广播将我拉回现实。即将回家见到爸妈了,不知到了知天命年纪的他们又多了哪些时光的痕迹呢。当初去工作之前,妈妈边往我的行李箱塞东西边嘱咐我在外好好工作,好好做人,照顾好自己云云,爸爸则帮我整理衣着,脸上露出了笑容,什么也没说。我家那普普通通的爸妈,家训是妈妈的唠叨,家风是爸爸的表率,简简单单,但深入我心,这是我踏上梦想之途的北极星,也是支撑着我飘向远方的立足之本。
提着载满家风和家训的行李箱,踏出出站口,我的耳畔再次响起了这首歌。
“每逢过节的时候,
少不了对父母的那份思念,
不能回家因为自己的梦想,
还没有实现,
他们的坚强他们的梦,
他们的苦只有自己懂,
回不到曾经看不到未来,
一切都是那么的空,
还要一直拼命地走着,
用尽全力奋斗着,
然而这也是我的生活,
在梦想之途前进着。”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回帖支持!问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