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9-24 20:40:29

泛黄的荣誉证书

   文/中原储运赵成

    偶得闲暇,收拾书柜,一张泛黄的油印荣誉证书映入眼帘,翻开一看,“局机关七六四四会战先进个人”的字样赫然入目,一下子把我的记忆带回了30多年前。

    30年前的我,刚刚走出校门,心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和建设千万吨大油田的雄心,从冀北千里迢迢来到中原油田报到;踏进油田,既没有看到林立的井架,也没有看到永不疲倦的磕头机,而是被分配到地处新习农场的物探供应站。

    1988年初,我参加工作半年后,组织上把调到了油田的首脑机关。当时从事的工作叫机要,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职业,办公大楼10层西侧一扇大铁门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满脸严肃的老科长用“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教诲我们一帮年轻人。

    在新岗位工作一个多月后,感觉手头的工作量陡然多了起来,整天忙于收报、发报和办报,与地质处、开发处、总调等生产处室的电话联系也十分密切,与各钻井公司、采油厂、井下等二级单位的电报往来十分频繁;通过处室的政治学习、油田的报纸和电视新闻得知,油田正在组织一场“七六四四”夺油大会战;原来我每天从事的一些琐碎事务也与会战密切相关,才知道自己已经置身于会战大潮中了,由于年代久远,对“七六四四”的具体定义现在已经模糊了,记不大准了,但肯定是钻多少口井、压裂多少口井、上产多少万吨等,与油气上产有关。

    哪个年代油田的通信设施还比较落后,电话机不是随便就能安装的,都需要层层审批,而传真机在那个年代也比较稀缺,这边的汇报材料或统计报表,经过传真机扫描传输就神奇般地原样到达了指定地点,大伙还是比较认可它的优势,所以我所在的科室就成了油田文件信息的集散地,上级的指令通过我们这里传达下去,二级单位的汇报、请示又通过我们这里收集上来;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传真一件接一件来来往往,正副值班员忙得不可开交,加上有同事外出培训,科室人手显得比较紧张,当然了这些都是我们的辅助业务,我们的核心业务是油田党委与中共河南省委的密码通讯。

    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不久,20岁出头的小伙,又是单身贵族,没有家庭的拖累,也没有复杂的社交,浑身上下的劲都投入了工作,基本是“办公室—食堂”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除了吃饭离开办公楼外,连睡觉都在办公室,那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干好工作,让领导和组织放心。”那时候经常会因为二级单位传真室的同事晚接几分钟的电话而争得面红耳赤;也会因为几个字传输的不清晰反复校准确认、一笔一画地描;还会把审批程序不全的电报退回业务处室让其补全程序,脑子里就丝毫没有“通融”的概念。

    那次轰轰烈烈的会战大概持续了100天的时间,当年中原油田原油产量上升到722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2.88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跨越800万吨大关,跻身全国四大油田行列。

    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大伙的认可,还是一个实习生,就被推荐为“局机关七六四四会战先进个人”,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第一份荣誉,令我终生难忘。

    抚今追昔,手捧着这本荣誉证书,思绪万千,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我已步入了天命之年,但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依旧,仍在外闯市场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屈联西 发表于 2019-9-27 06:30:44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9-9-27 20:11:24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的给力支持!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泛黄的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