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10-5 20:09:47

沟壑里的“六口之家”

    文\江汉油田 刘照军

    在江汉油田坪北经理部采油管理一区P65集输站集体宿舍的门楣上悬挂着一副牌匾,“创标杆井站,建温馨家园”10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在住房院墙外的展示牌正中间,《班组格言》里写着“感恩爱家,发展兴家,责任建家”12个楷体汉字分外显眼。

    留住人,共建家园

    P65大站是一个集输油和注水于一身的综合性井站,设备多,工艺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工作责任大,隐性任务和工作强度较其他平台相应较大。像这样的工作环境,如果待遇和效益还不如其他平台好,去征求其他人的调换岗位意愿,问十个人,十个人都会给出不愿意去的答案。一个家如果没有人,家就没有了家的内涵,一个家如果留不住人,家就失去了家的意义,再好的硬件也只能成为花瓶一样的摆设。如何才能让每一个调整进站的员工不再是来去匆匆的过客,真正成为家庭一员,班长孙平湖避虚向实,抓住重点和关键:争待遇,干效益。

    采油管理区重组后,在调查摸底平台井站劳动强度时,孙班长就把该站留不住人的所有原因罗列出来反馈给区部,分析透彻,据理力争,只有把该站量化考核绩效这部分待遇由过去的低于争取成持平或超出其他平台,就等于把留住人的成功率成倍翻番了。在孙班长的极力争取下,区部领导再三讨论研究,决定给该站增加了50分,绩效考核兑现仅次于全区几个有监控的大平台或双平台。待遇争来了,又如何体现干效益呢?孙班长用事实开导大家的。P65站是经理部重点打造的迎检站点,各项硬件都很到位,每个人只需要在平日工作中做好保持和维护工作,确保在各类迎接参观和检查活动中不出问题,这样那样的奖励就不会少,这种那种的荣誉也不会少,就等于是为自己干出了一些额外效益。事实胜于说教,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那些从单人平台调整进站的员工很快就安下心来,成为独当一面的主力军。

    7月21日凌晨2时左右,值班人员朱国林突然听到报警铃声,监控显示警铃源自加热炉。他赶过去查看,发现炉膛火已经熄灭,他按照操作规程再次点火后,观察没一会就再次自动熄火。朱国林赶紧把孙班长叫醒,二人一起排查电路、气管线都正常,只是供气阀似乎有点异常,班长又急忙给区领导汇报,向信息中心求援。经过专业人员的检查测试和更换配件后,加热炉又正常运行起来,而此时的天空也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抓住心,扎根家园

    六个人,技术水平不一般高,能力经验不一般齐,这些都可以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得以提升。随着班员年龄年复一年的增加,身体机能的衰退和记忆力的减弱在所难免,很多隐患已经以疏忽、遗忘、做错、失误的方式体现在工作中了。虽然还是倒班制,但原来一直沿用的值班人员24小时工作制开始受到班员的抵触。对于工作中的五十岁左右的人来说,白天怎么都好过一些,最难熬的是夜班,一个人独守值班室,面对着监控视频,无聊也没有电视看,困乏了也不能去睡觉,精神必定会差,精力明显不足。而P65站又是一区乃至整个经理部的重点井站,容不得一星半点的安全环保事故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班长孙平湖、党小组长李俊召集班员集思广益,献言献策,本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论证了可行性之后,他们在八月初开始试运行12小时值班制后,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隐患苗头明显减少,整个班组的精神面貌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自己的事自己能做主,是笼络人心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无论你什么时候去P65大站,你看见的情景一直都是保持不变的,值班室窗明几净,机泵房整齐划一,室内瓷砖地板一尘不染,室外井场沟池清洁干净,作为经理部对外的一个展示窗口,P65站每年都要承担诸多内部外部参观和检查的迎接任务,这就要求每一个家庭成员养成一个“眼能看见活,手能干出活”的良好习惯,有检查和没检查一个样,有参观和没参观一个样,发自内心深处对家的爱恋建设家,呵护家,这样才能让每个人像沙棘一样在这个黄土高原的家园里深植根须,开花结果。

    8月8日,中国石化致密油效益开发现场推进会在坪北召开,8月22日,延长油矿董事长一行人来坪北参观学习,作为观摩交流的主打现场,P65站的成果受到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管住胃,情暖家园

    走进P65站的小食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桌子上晾晒水分的一篓子韭菜,今天轮值做饭的师傅是操文斌,他正在菜板上剁着生姜和大蒜,旁边是一盆已经剁好的肉馅。明眼人一看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今天的午餐不是包子就是饺子。我问他能有几个人一起包饺子,他犹豫了一下回答道:一个半人吧!看见我一脸的茫然,他掰着手指给我算道:“轮休探亲两个人,去P59顶岗一人,下夜班睡觉一人,我今天掌勺,孙班长在上班,能来帮忙包饺子的半个人就是要忙里偷闲的孙班长了。”

    考量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美满的因素和条件很多,其标准也不尽相同。原配家庭的成员都可能因为饮食问题闹出矛盾,像P65站这样的“组合家庭”,伙食能不能搞好更是重中之重的难题。六个人,年龄不同,籍贯不同,决定了主食粗细不同、口味轻重不同、风味南北不同,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糖尿病和老胃病患者,对饮食的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六口之家是集体开伙,大家的生活费都集中在一起的,伙食太差了,对身体对工作都有影响,大家就会闹意见,伙食太好了,营养过剩了,费用也必然会超标,大家也会有怨言。一个家,能不能留住人抓住心,管好胃是摆在首位的良方妙策。

    六个人六种口味,不可能每顿都做六个菜,那样浪费太大。把每个人的饮食习惯说在明处,把每个人的特别要求告知众人,不搞特殊化,家庭成员轮流做饭菜,菜谱是大家商量着制定出来的,常换花样,常换食材,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每天的午饭晚饭进行合理的调节,尽最大可能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大家还一致商定,每个人轮休返回带来的美食都不藏着掖着,全部拿出来共享,让每一个小家流淌出来的爱心暖意汇聚成一股真情热流,洋溢在这个共有的家园之中。

    在展示牌的《员工心愿》里,操文斌的心声应该很具代表性了,“班站就是我的家,我要不断为这个家增光添彩。工作上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与同事和睦相处,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沟壑里的“六口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