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重阳登山
文/浙江宁海石油 张进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又恰巧遇上九九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望远赏秋之习俗。于是我们一伙人尊重旧俗,从杜鹃山出发,经瓦窑头到许家村,约14公里。
在这个季节登高,天高气爽,远望山景,心旷神怡。一路上我们十分兴奋,特别是随行的小朋友们,拉着你的手不断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忽见树丛中有一串紫得发黑的果子贴地匍匐而生,小朋友们又好奇不已。“能吃吗?”这种果子在我们这边俗称“山茄”。小时候那会这种果子山上最多,而且颗颗饱满,现在果子反而与记忆中有所差距,果实稀疏,几乎被绿叶覆盖了,须仔细搜寻才能发现零星散落的几颗,而且果实有点小且干瘪,好像有点营养不良。
记得小时候物资贫乏,除了过年那段时光,其余日子的零嘴儿是靠自己琢磨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家周围有山,大海也不远。于是田野、小河、大海、小山就成了我们获取野食的天堂。最喜欢丰收的秋季,稻田里有蟹,河塘里有菱角,果园里有桔子,山上各种各样的野果成熟了,栗子、柿子、毛栗等频频向我们招手。我们会成群结对的约三、四个孩子,满山跑,寻找着美食,要数最喜欢的就是满山坡的山茄了。它不像柿子有涩味需捂熟,也不像毛栗要去籽清洗才能入口。只要眼尖心细,一发现就是一大片,摘下就可以入口,酸甜可口,唯一的缺陷就是吃后嘴巴被染成了黑紫色。回家以前无论怎么漱口都无法遮掩,即使有时候偷偷用牙膏刷了几遍牙也无济于事。这标志让禁止我上山的妈妈发现一次就惩罚一次,但我还是记吃不记打,乐此不疲地从这山找到那山。
顺手摘一颗,小心地塞进嘴里浅尝,闭上眼睛,细细地咀嚼,还是记忆中的味道,甜津津,酸溜溜。睁开眼,只见在那绿叶中一朵朵粉色的小花亭亭玉立。“这是山茄花?”我们都有些诧异。小时候年年都摘山茄,眼里都只有果,哪能注意到花啊?如今,不饥不饿了,花自然就入你的眼了。
就这样,我们一伙人一路上看看花,捡捡落叶,采摘狗尾巴草,特别享受这幽静的登山时光。反而是小孩子们希望赶紧登上山顶,可以取出自己喜欢的食物,所以都争先恐后的往上跑去。到达山顶时,大家已经大汗淋漓,迎着凉爽的秋风,听着几个小朋友像百灵鸟一样叽叽喳喳吵着争零食,顿时给这片大山增添了好多乐趣。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回帖支持!问好屈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