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10-9 20:34:51

枯树随想

文\绍兴石油 张晓武

小区北墙有棵树,夹在一排广玉兰之间,显得有些突兀。树前面正对是各家的厨房,由于住得实在有些高,我也只有在靠近窗户时,还能有意无意瞄着些树冠的影子。每日里匆匆出门匆匆回来,很少去真正留心过它。而现在,它居然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干。

是生老抑或是病死,不得而知。它的一生从没开过花,也没结过果,我甚至都叫不出名字。印象里,它也曾有过无比旺盛的生命,它也曾带给我们夏日的荫凉。而此时,脱离繁叶羁绊的它,却展现了非一般的模样。横曳的树杈才不过寥寥的几根,而更多的枝条则被凑抱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坚实向上的合力。那黑黢黢的枝条犹如一行行墨迹,在天空的素白信笺上写尽了昔日的铅华。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还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支撑,我不得而知。如果有思想,我希望它能亲口告知与我。我甚至相信,就算在生命最后一刻,它依然保持着这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如果不是褪尽颜色,你又何从会知晓它的追求。而此刻,它在我眼里仿佛是一双合什的巨手,向苍穹呐喊着,发出无声的天问;它又如硕大的蓓蕾,正孕育着不一样的生命;它更像是一团火焰,散发着无穷的热、无穷的光、无穷的力量。

我多么希望它能重焕青春,哪怕从根部长出一些蘖芽,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庸人自扰了。或者它再不屑于过这碌碌的一生,而要向世人诠释生命的全新定义吧。泰戈尔曾有句经典的诗文——“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就如它在枝叶繁茂时不被关注,而却用生命最后的唯美定格,书写出了自身的另一种价值。

我有时总爱胡思乱想,为何我们乐见生命的诞生,却常避讳谈及死亡。就算昔日创下千秋功业的秦王、汉武、唐宗、宋祖,能真正坦然面对的又有几位。当然,如金圣叹临刀前还能玩弄俗世一把的,当也是异数。而为博取虚名拼死奏谏、空谈误国的明末清流,总不过成为席间的谈资罢了。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从古至今那些忧国为民的贤人志士,从来都是专注对人生的挚爱和渴求,乃至遵循更为崇高的信仰,才会去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他们已真正在自然、在人生中感悟到了超越生命的真谛。而我辈诸多的平凡之人,更需要的则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气魄,这也许就是在那棵奋发向上的枯树中得到的最好启迪吧。

屈联西 发表于 2019-10-12 17:27:55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9-10-12 20:50:03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回帖支持!问好屈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枯树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