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人的乡愁!
文\中原石油刘军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故乡,守护着一群人,珍藏着一段回忆。但在油田,石油人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一个、二个甚至多个故乡的记忆。
所以,石油人的乡愁是不太好安放的。头戴铝盔的生涯,决定了他们四处漂泊,四海为家。然而,石油人又是重情的,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当故乡。生活在这里,老在这里。
他们记得自己是油田的孩子,对石油怀有难舍的情缘。就算下代不会跟着石油跑,也会继承父辈们四海为家的乐观精神。
抽油机、芦苇、蓝天,是石油人爱的见证。于是,石油娃的户籍所在地就变为中原油田的所在地,河南濮阳。
油田的子弟们都认同一点:他们这一代还能靠油田吃饭,但下一代就不好说了。父辈把一生交给了油田建设,后辈们重蹈父辈的足迹,继续远离家人寻求梦想。将来,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油田都是他们的乡愁。
油田的子弟们没有乡音、没有乡俗,“故乡”的概念一下子模糊了起来,乡愁寄托何处成了他们的困扰,也许小站就是家,就是故乡。
在油城,不管石油人来自哪个地域,凉皮已是油田人必不可少的美食。每次回来,都要吃吃,觉得这就是故乡的味道。
直到有一天,生活没有改变,称谓却变了。油田人成了市民,以后不会再有地方人和油田人、不会再有企业小区,只有城市社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故乡,时刻不牵动着你的每一根神经。这里有抽油机,曾伴着日起月落,听着涓涓油流,入梦,这方翻滚着油流的黄土地也便是故乡。
故乡是坐标,是符号,我们最珍贵的回忆都在这里,在井场上,在空气里。抓一把黄土,深呼吸一口,感受着这片刻的温存。
一代代的人又从中原油田走出去,普光、内蒙古、海外,但都不会忘远方还有这样的一份牵挂,或许是这里的父母,或许是这里的过往,或许是这里的美食,或许是这里仍在继续发生着的......
王维曾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贺知章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也在月下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代,余光中则在《乡愁》中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为意象,诉说着另一般的乡思。
而石油人只会告诉你,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见证了石油人的付出与不易。曾经,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有一份可靠的收入,来养活这个家。十几年过去了,会发现,早已经离不开这里,爱上了这里。 感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