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10-23 20:10:12

人生第一盏明灯

    文\浙江石油金小盼

    不知曾何时起,在寂静的夜晚养成了对月品茗的习惯,只记得,自我记事起,对皎洁的皓月总是有亲切之感。小时候生活在乡村,一进入秋天,天色黑得早,到六点已是漆黑一片。彼时的乡村,并没有什么娱乐节目,暗黑的夜晚,能够陪伴我的只有一轮圆月,或许还有传说中在月宫生活的嫦娥仙子以及玉兔。在我看来,高悬的圆月,犹如乡村夜晚最亮的明灯,是我人生中第一盏指引明灯,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为我乡村的童年带来无尽的欢乐,亦为我指引无限的人生希望。

    “月亮走,我也走……”在我久远的记忆中,每当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总会仰望浩瀚星空,看看那美丽柔和的月亮,是否在苍穹望着我,是否跟随我的脚步送我回家,那是我对乡村夜晚永恒的记忆。记得儿时在外婆家,每到夏季夜幕降临,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坐在葡萄架下,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不知听过多少次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或许是外婆的声音过于温婉,或是明月的光辉太过柔和,我总是不知不觉在故事声中入眠,小院里的一切在月华照耀下是那么的宁静祥和。

    儿时的娱乐无非是与小伙伴们嬉闹、捉会唱曲的蛐蛐,乡村的夏夜,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小心用双手一捂,小心翼翼地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而那美丽温婉的月娘一直陪伴着我们,如明灯照耀着大地。

    每当夜深之际,家里长辈开始呼唤孩子们回家,一群孩子才恋恋不舍地向家走。偶然抬头望明月,却发现月儿随着我的脚步,亦步亦趋跟着我前进。我犹如发现新大陆般,兴奋跟母亲说:“今天是月亮婆婆送我回家的。”母亲却说:“月亮婆婆喜欢每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它会送每一个乖孩子回家,所以你要听话。”那个时候的我,将母亲这句话一直铭记于心。

    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中秋佳节,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概念,只知道中秋节可以拜月,可以有月饼吃。而吃月饼和拜月是童年时我对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的期待,在这个日子里,长辈们总是特别好说话。拜完月亮,乘着兴头,相约小伙伴们一头扎进玉米地里,掰几颗玉米棒子烤着吃,不管掰的是谁家的玉米,大人们从不追究。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一首《弯弯的月亮》,将乡村的皓月悬挂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现如今,月亮依旧是那个月亮,只是观月心境大不同罢了。中学毕业,走出乡村去外地求学的日子,总会对月思家,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多少游子之心。然,父亲却告诉我:“不管身处何方,我们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月亮,看到月亮,既看到家乡。不管多么黑暗,有月华的地方,总能为你照亮脚下的道路。”

    在这秋夜,这如水的月华依旧高挂苍穹,依旧如明灯照耀大地,温暖思家的游子,陪伴在我们的身边。


屈联西 发表于 2019-10-24 09:20:08

感谢老师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生第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