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苇:油海泛舟苦亦甘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她外表纤弱,却内心刚强;她说起话来和风细雨,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她生活中随和亲切,工作中却从不服输。
工作26年来,她把青春和理想融入地层,凭着对石油事业的痴迷与执着,带领科研团队以“增储稳产、夺油创效”为己任,不断挑战勘探极限,在沉积与凹陷里寻找一个个梦想,在断层与隆起中追求一个个希望,为江汉采油厂增储稳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她,就是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总地质师苏苇。
“宁可少睡一次觉,也要多拿一吨油”
原油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寻找优质石油储量是石油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入行开始,苏苇就始终坚持以找油为已任,用“科技兴油强企”的责任和执着,唱响了一曲嘹亮的青春赞歌。
“作为一名石油地质工作者,找油是天职,找不到油就是最大的失职。”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位于潜江凹陷中南部的周返断裂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由于构造圈闭难以落实,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2005年,时任厂地质研究所静态室主任的苏苇,通过对该区块的成油条件分析,把目光盯在了寻找岩性油藏上。这个区块被反复摸索过很多次,打一口井费用少则几百万元,多至几千万元,一旦失误,就会造成巨大损失。
为了拿出科学的勘探开发依据,她和同事一起踏上了艰辛的找油历程。整天面对纸上起伏不平的地质曲线,分析密密麻麻的数据,查阅大量的原始资料,经常颠簸几个小时,查看生产现场,核实油水井生产状况。累了,在走廊上散散步;饿了,要份盒饭、泡碗方便面;困了,桌子上趴一下,熬亮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落实了该区的13个岩性或复合圈闭,新增探明地质储量十分可观。
初战告捷,她和同事们信心培增,又相继在潭71、潭70、潭13等井区发现了一批可供钻探的滚动探井和油藏评价井,新井的年均产油量成绩也十分辉煌。
地下每一个储油孔隙都是一道难解的试题,它无时无刻都在考验找油人的责任心和意志力。2010年初,由于新井产能接替不足、老井产量递减加大,全厂原油产量跌到了几年来的最低谷。刚任地质研究所所长的苏苇每天寝食难安,感受最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她带领技术人员日以继夜地查资料、找数据、搞分析,寻找产能建设的突破口。
“宁可少睡一次觉,也要多拿一吨油”,这是她当时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为论证周16-2井区部署评价井的可行性,她冒着零下3度的倒春寒,一连6天守在井场调查论证;为挖掘广4井区的产量潜力,她先后查看了300多页的井史资料,对比了1万多个生产数据……凭着严谨细致的作风,江汉采油厂取得了滚动勘探和老区稳产的艰难突破,刷新了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的记录,为油田连续13年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苏苇担任地质所静态室主任的4年时间里,她不负组织重托,带领静态室全体人员攻坚啃硬,挑战极限,创造了每年寻找地质储量200万吨、实现新井产油7万吨的辉煌记录,为油田持续稳产、做强“吃饭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
江汉油区是一个开发了50多年的老油田,地下油藏被“筛”过很多遍,勘探对象越来越隐蔽,难度越来越大,要想再抱“金娃娃”,谈何容易?
2014年5月,苏苇被组织上任命为江汉采油厂总地质师,从那一刻起,她感受到身上的责任更大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正值国际油价低迷,全厂原油产量出现被动局面,苏苇深感“压力山大”。
“党组织把重担交给我,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期盼,绝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苏苇变压力为动力,坚定“勘探情况越复杂潜力越大”的工作理念,带领厂地质科研人员在石油地质迷宫里艰难探索,不放过任何一处能找到石油的蛛丝马迹。
在苏苇眼中,每一次成功都是另一次探索的起点,每一次探索都是一场无终点的追求。她带领技术人员结合现代物探方法、测井相以及地震相研究,通过刻苦钻研和集中攻关,对重点地层单元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形态特征开展精细研究和描述,发现了黄场东斜坡带岩性油藏发育的有利区带,优选了9个油藏评价目标区块;引入坡折带概念,在潭口油田首次发现了潜四一、潜四二两个厚油层;在新沟咀组新发现26个石油圈闭,钻探试油喜获高产工业油流。
石油地质工作者岗位在地上,工作对象是油层。油层在地下数千米,厚度大到50多米小到0.1米,含油面积大到2平方公里,小到0.1平方公里,要想准确地找油采油,绝非易事。为此,苏苇十分注重完善工作细节,保持了心静不浮躁、实干不蛮干的良好作风,揭开了一个又一个地下油藏的“神秘面纱”:通过研究大量资料和细致对比,让王30、中南、钟市四段等7个“高水淹区块”焕发生机,让“沉睡”的黄2、周11等5个井区“苏醒”;研究建立“转、引、治、调”四种转流场模式,实施流场调整井组74个。
“选择了石油,就意味着奉献”
石油勘探开发属于野外作业,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作为女性,面对的工作困难和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新井方案,实现老区产量“硬稳定”,多年来苏苇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忙着画构造图、写设计方案、搞井位论证。由于经常加班加点,她很少兑现陪自己儿子逛公园的承诺,也很少参加家长会,就连儿子上托儿所、上小学,也都是孩子的姑姑负责接送。
苏苇父母家离自己的住处只有20多公里,可她经常忙得一连几个月也难得回去一趟。一次,她的母亲因病住院动手术,父亲因腿脚不方便不能长时间在医院照顾,哥哥和弟弟又在外地会战,进手术室那天,母亲特别想让唯一的女儿陪伴自己。那时,正值周矶油田滚动开发方案论证的关键时刻,那段日子,苏苇每天一下班,就匆匆赶到25公里外的医院照料母亲,待母亲熟睡后,就在趴在病床边写方案。母亲康复出院了,新区正常投产了,她疲倦的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
多年来,苏苇先后参与和主持21项分公司及以上科研项目,参与制定石油地质勘探方案36个。由她提出的新井,累计增产原油42万吨;提出的360余口措施井,累计增油7.2万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如果说寻找石油的责任是一负重担,苏苇勇于承担,攻坚克难;如果说江汉的勘探开发是一条曲折的路,苏苇就是这条路上的“找油先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面对江汉油区资源接替明显不足、稳产难度持续加大等重重困难,苏苇将继续带领全厂科研技术人员拼搏进取、锐意创新,为老油田硬稳定、为江汉采油厂全面可持续发展不懈奋斗。
(江汉油田 林焱 胡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