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深山的兴城
文\阜阳石油 刘茂德兴城在哪里?我试着问了几位朋友,他们一一摇头。
是的,兴城恰似一块少有雕琢的璞玉,藏在深山人未识。又似一个未掀盖头的新娘,让人未见其美丽的容颜。
列车过了山海关,只是一个小时的车程,就稳稳地停在了兴城站。只一关之隔,这儿即是关东了,是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地盘。
出了站,举目四望,即发现兴城古老的象征:车站名称题字可能多年未变,站前广场尤显老旧,一尊高大的塑像矗立广场中央似无人问津,公交车也是传统型的。这一切都说明,兴城的丰富内涵深藏不露。
知道兴城,自然是从现代传媒上。多年前,有关知识介绍说,兴城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当时就有心把四大古城都看看。最早是去了离家乡最近的安徽寿县,后来又去了山西平遥。登上那两座城墙,游览市区的古迹,饱览了古城的古风古韵,更领略了古城内在的深厚意蕴。对辽宁兴城和云南丽江,也列入了游览计划。
我们从西门也即永宁门登上古城墙。兴城是一座正方形古城,城墙周长3274米,高8.88米,为明代所修建。墙顶外延都有一个个垛口,是守城人对外瞭望和发射弓箭、枪炮用的。内墙称女儿墙。城墙顶宽约5米,底宽还多出一米多。
欣赏西门城墙箭楼后,漫步城墙顶,我们来到南门箭楼处,发现,每一座城门的城墙箭楼旁,都建一座高高的炮台,炮台上架设着几尊大炮,名“红夷大炮”。明末清初的宁远之战,明朝守城官兵就是用这“红夷大炮”击退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进攻,致使其重伤,且不久后身亡。
从南门也即延辉门下得城墙,来到南大街。很快,我们有了穿越感:刚才在城墙上,面对衰草、旧瓦、大方砖,还沉浸在金戈铁马的古战场氛围里,眼前竟是一片现代市场的繁华景象。商铺里以服装居多,其服装商品都浸润着关东的历史文化元素,如仿明清时代的女装、儿童装、鞋帽,自然,也有当代服装。除了服装,专卖模仿古代的刀枪剑戟的兵器店也不少。还有就是食品,许多食品都富含关东味儿,尤其是辽西风味儿,令人馋涎欲滴!
这是一条步行街,街面上铺设的是古旧的原生石块。中段耸立着一座古式石坊。据说这南街是兴城古迹保存最多的街区。人们在大街上慢慢行走,不慌不忙,非常闲适。街边虽有坐地摊贩,卖食品的,卖瓜果的,卖古玩的等等,却没有扰人的吆喝叫卖声,静静的。这一切,又烘托了古城的古风古韵,那么自然。
雄伟壮观的钟鼓楼,位于古城正中心。钟鼓楼凌空飞架,气势巍峨。据说,以前游人可登楼眺望全城风光,现在已经四门紧闭,令人遗憾。目测,钟鼓楼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距离是相等的。相信它们会相等,古人的智慧经常高于今人。东西南北四条街道正好通向四座城门。游过西门和南门,又有些劳累,也就不去东门和北门了。
虽然是一关(山海关)之隔,在兴城,这里不但充溢着浓浓的关东味儿,更有着深沉的古战场意味儿。
兴城故名宁远。相传,明末大将袁崇焕当年领崇祯皇帝之命,由山海关调任宁远,率兵镇守边关。为防金人侵犯,带领民众续修、加固了宁远城城墙,方有今天的兴城城墙。宁远攻防之役历经数十年,打了多少仗,直至清军入关明朝灭亡,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令人扼腕的是,一代名将袁崇焕没有死在清军的刀剑下,而是在清皇太极的离间下,被多疑的崇祯皇帝制造的冤案所害。
出了古城,来到火车站,再次见到车站广场那尊高达的塑像,方知,那正是大英雄袁崇焕。原来,在兴城,在纸质的历史资料和百姓的口口相传中,袁崇焕的英名几乎妇孺皆知。
除了古城墙、古街道,兴城还有许多古建筑、海滨天然浴场、名山等十几处古迹和风景名胜,故成为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据说,它与美国的西雅图和我国的青岛比较相似。令人惋惜的是,这里游客并不很多,三千多米的城墙上,只有寥寥十数人,繁华的南大街上,外来客也是寥若晨星。如此,便欲动问这座古城:兴城,掀起你的盖头来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