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10-29 20:06:28

故事里的“老照片”

    文\江汉油田 王瑞

    压在玻璃板下的黑白照片泛着黄晕,仍能清晰地看到父亲母亲的笑容,散发着纯真朝气,氤氲着朴实腼腆。让人不禁询问起那时的故事。

    “那时的我们在田野上奔跑,摘路边的毛豆吃,新鲜清甜。”母亲回忆起年少的味道,轻松惬意。一旁的父亲看着她开心的模样,忍不住补上几句:“你妈年轻的时候贪吃着呢,背着大人自己扛把镰刀去砍甘蔗吃。”父亲母亲的年代,三五小伙伴一起躺在刚割下的水稻堆上,皮肤被刺得痒痒的,但那时的夜空有很多明亮的星星,空中有飞舞闪烁的萤火虫。这是我成长中没有的记忆。

    “你爷爷会反手插秧,速度又快又整齐,那技术是咱们村里的一绝。”父亲流露出丝缕怀念。照片上的爷爷穿着蓝色的中山装,扣得整整齐齐,清爽的小寸头显得干净利落。印象中的爷爷,踩着黏上黄泥土的靴子,戴着围裙,站在小院子里高声吆喝,露出一排齐整的牙齿,爽朗的笑。小院子里种着柚子树,搭着葡萄藤,还有扎手的花椒枝,作物们都在静悄悄地野蛮生长。农事清闲的时候,乡亲邻里前后路过这个小院,停下脚步话话家常,院子逐渐热闹起来,大家围坐在一起,把竹筛子当桌子,玩起了桥牌,牌上面印着水浒传的人物,依稀记得九万是宋江,九条是卢俊义,九饼是吴用,还有一些花牌是王伦、晁盖等。远方的夕阳逐渐染红了天空,起伏连绵的青山静悄悄的,竹林随风唰唰响,小院子里热热闹闹,话里话长。

    那时井水是村庄的生命之源,维系着世代繁衍。以前回家乡,都要走上一大段蜿蜒起伏的山路,走出一身汗。一到自家小瓦房前,就急不可耐地奔向爷爷,嚷嚷着“好热啊,好渴啊”,爷爷笑呵呵的从石头缸里舀出一瓢清水,小心翼翼的递给我,看着我咕噜咕噜地喝,他在旁边叮嘱:“别喝多了,井水凉。”是啊,那时井水源源不断,清凉甘甜。不知何时起,井水不再充裕,那些跟随父母在清沟旁就着天然石板洗衣聊天的画面,而今消失不见。

    正在修建的公路像一条纽带,连接了村庄里的家家户户。城市里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登高楼远眺现代化大都市的道路,人群涌动、车流穿梭,可谓是生机勃勃。城市的现代化并没有吞噬村庄的安宁,村庄在变得更加方便、与城市接轨的同时,也保留着绿水青山的意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技在不断地进步,人文氛围也愈加浓烈,思想也愈加开放。穿着端庄典雅的小礼服聆听一场大提琴音乐会,是一种美的享受;闲暇时坐在步行街旁,一边吃着酸辣粉,一边欣赏衣着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窈窕女士走过,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将瞬间记录成永恒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手机、相机、绘画、摄影等。现在的人们常说的一种生活状态“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这是一种独立且充满了勇气的状态,这同样也是繁荣的祖国给予我们的内心安定和生活便利。

    父亲将玻璃板下压着的老照片取出来,用纸擦拭了一下,所到之处颜色褪去,留下一块空白,再看不清年少时的容颜和灿烂的笑容,惹得母亲一番气恼和惋惜。好在日子是越过越好,可以将空白画上斑斓的故事。

煤缘 发表于 2019-10-31 17:22:08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19-10-31 17:22:18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羊君 发表于 2019-11-1 19:15:32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来访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19-11-1 19:16:04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回帖辛苦!问好白老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故事里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