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深处的时光
文\浙江嘉兴石油分公司 俞露倩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写道,“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它是这城市背景一样的东西。”陈丹燕也在《弄堂里的春光》里提及,“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会觉得很遗憾。走进上海人的弄堂,才算得上是开始看上海的生活——商业大街、红灯酒绿、人人体面背后的生活。” 想要寻找老上海的记忆,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去逛逛隐蔽在时尚魔都下大大小小的弄堂,纵使年华逝去,高楼林立,仍有些弄堂守候在那里。
当置身其中,虽然杂乱,但你依旧会为弄堂里的一切动容,盆里面跳着的鱼、市场里斤斤计较的阿婆、弄底传出“咯咯”笑声的孩子们以及灶间里碰撞出清脆声响的锅碗瓢盆,交织成生活的交响乐。走在老旧写满故事的石头路上,似乎读懂了张爱玲笔下发生在这城市一隅的故事,体会到了木心写下的《上海赋》之《弄堂风光》的景象,看见了王家卫镜头下穿着旗袍挤在小巷里的苏丽珍徐徐向你走来。
潮汕给人的第一印象总会是美食,牛肉火锅似乎就是潮汕对外的标签。但是走在潮州的小巷里,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斑驳的记忆。看到网上用江湖气息去形容潮州的小巷子,我更愿意用慵懒安逸这样的词汇来概括它。
和这座城市的生活状态给我的感觉一样,走进小巷子里,不同于上海弄堂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唠嗑的嘈杂,走在小巷子里,偶尔可以看见卖各种东西的小店,虽说是小店,但也只是在家门口摆一些吃的,用的,甚至是一些于我看来毫无顾客的东西,甚至有些门口压根就看不出这是一个可以买卖东西的店子,一点标示的痕迹都无从找到。
有没有顾客对于这里的人们而言都是随缘分的事情,但每家每户少不了的是摆在门口的一整套完整的茶具,泡上一壶茶,坐在门口看来来往往路过的人,卖着别人爱买不买的东西,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这何尝不是一种阅尽千帆后的一种生活态度。
青岛是一座海滨城市,青岛的小巷的特点就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还有那磨人的上下坡。青岛处于山东丘陵地带,平地很少,而老城区又是在山里建的,因此青岛的小巷的特色便是上下坡。
刚刚从坡上直奔而下,或许下一个转角就又是上坡。走在老城区的小巷子里,有一段小青石铺成的老路,颇似海螺肉的旋转状,被青岛人亲切地取名为波螺油子,这是一条充满着老青岛记忆的道路,马牙石铺成的路面沿小巷向上盘旋,错落有致的条石被磨蚀得油光发亮,从石缝间冒出的一抹绿色,给老街增添了几分生气。
巷子深处的时光总是消逝得特别慢,不论城市如何兴衰变迁,它总是静静地流淌着,只有从墙上增添的爬山虎才看到时光从这里走过。
感谢老师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