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12-2 20:31:11

农家茶

    文\浙江石油 金小盼

    悠闲时光对我来说,最爱的事情除了趴窝之外,或许就是喝个下午茶。其实我在生活上并不是一个很精细的人,对于喝茶也并没有很高的要求。于来而言,只要能闻到茶香就是了,为此,父亲曾说我是在浪费好东西。虽说如此,但我对自制的农家茶有一种独特的偏好,总是能从茶香中分辨出此茶是否是自制农家茶,或许是因为我曾亲自制作过农家茶吧。

    小时候生活在乡村,自家山地的边缘种植了好几棵茶树,每年茶叶采摘季,母亲就会带着我上山采茶。采茶于我而言并不是件高兴的事,小小的茶叶一朵朵细心采下,需要不少耐心。然,母亲每次总要带上我,美其名“修炼心性”,母亲是嫌弃我那脱缰的野马性格吧,次数多了,我倒是也能适应这个过程。清晨的茶树上留有晶莹的露珠,在灿阳的照射下,绚烂剔透,很是唯美,闻着淡淡茶香,早起的郁闷心情倒是好了不少。将那两片嫩叶一一摘下,需要细心和耐心,或许一个上午也摘不了多少,倒是令我深刻体会到采茶的辛苦。彼时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喝茶定要细细品茗才行,一饮而就的豪饮可就浪费了如此珍贵的茶叶。

    炒茶工序较为烦琐,需要经过三炒三挪后,放在留有余温的柴火锅里烘干才算完成,母亲炒茶是把好手,采回来的茶叶放入柴火大锅用手不断翻炒,炒茶的火候很重要,根据茶叶的颜色不断控火直至完成。将刚制作出来的新茶,掐一簇放入玻璃杯,倒入煮开的山泉水,看着浮沉的茶叶舒展身姿,翠绿的茶叶漂游之际茶香袅袅而来,一室茶香,心旷神怡,让并不爱喝茶的我瞬间爱上这个味道。喝农家茶,若是能配上甜甜的糕点,那滋味妙不可言。

    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品茶无论是哪个年代都是属于高雅的范畴,文人墨客更是与茶孟不离焦。曾经的茶肆,现如今的茶楼,美人抚琴,红袖添香,茶香飘飘,娴雅品茗。问,此茶何茶?答:龙井、大红袍、特级铁观音、毛尖,或是今年最新的白茶,无一不是高大上之名,物以稀为贵不外如是。然,于我而言,农家自制的茶香最合我意,那接地气的茶香直入心田,余香缭绕恒久长。

    小时候的新春时节,家里待客的都是当年的新茶,在那个时候已是家里的珍品,只有客人才有的待遇。犹记得,每当客人到来,端上一杯加入白糖的新茶是最好客的招待,用白糖掩盖茶叶的涩味,或许是暴殄天物,但彼时而言,却是最好客之意。春节过后,剩余的茶叶自家人才可品尝,但并非是一杯杯的泡茶,而是用一个大茶壶,放入一堆堆的茶叶倒入一整壶的水,只能品到微微的茶涩味,然,一家人依旧喝得开心。每当从外面回来,端起茶壶倒一杯,咕咚咕咚,牛饮——清爽之极!这时也不觉得涩了,舌下生津,总算是尝到茶之本味。

    大学时期,来自北方的室友说他们那喝茶没有南方这么畅行,在他们那几乎不会天天喝茶,茶叶只是待客用,也没有南方这么讲究,什么茶叶配茶杯之类的几乎没有。我有时会送给她一罐自家产的农家茶,她说茶叶很香,但味道喝不惯。我老劝她偶尔多喝喝茶,放成陈茶就不好喝了,她总说小时候没养成这习惯,粗惯了,太精细的品茶真的做不到。

    后来搬到都市生活后,家乡的茶树已是无人料理,偶尔回乡,总是不到采茶时节,其实哪怕采了茶叶,炒茶亦是大问题。父亲爱茶,茶叶多半是友人赠送或是购买,品尝过的好茶不知凡几,然,最爱的依旧是农家茶。每年新茶时节,父亲发小总要送些农家茶来,每次父亲都高兴的笑眯了眼。毫无疑问,来自家乡的茶香已是深入骨髓。

    每次品茗,不拘品类,毕竟我的茶品还不到能品出类别的程度,黄山毛峰、六安瓜片、龙井等,于我而言,品起来总是差不了多少。唯有那农家茶,刻在骨子里的记忆,热热的一口入唇,满心的熨帖,长出一口气,就是这个味道,家乡的味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农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