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不忘乡亲们
郭强在安定区白碌乡就有这样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兄弟,二十年前,他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做起了家乡特色农产品马铃薯的贩卖生意,把家乡的马铃薯远销武汉、广州、四川等地,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
今天,当他看到左邻右舍的乡亲,有的依旧围着几亩薄田辛勤耕作,一年下来虽解决了温饱问题,优质的农产品买不了好价钱,外出务工没有门路,生活相对困难的实际,他又义不容辞地办公司、组建合作社等,带领父老乡亲共同增收致富。他就是白碌乡铧尖村村民田作寿。
2018年,田作寿抓住白碌乡大力推进马铃薯、草畜、劳务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时机,投资250万元,带头创办建成了占地面积26亩的定西茂丰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起了马铃薯种植销售生意。一下子让周边出不了家门的困难群众有了依靠,多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初冬时节,白碌乡录丰村宗得仁、杨宗梅夫妇家的院子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今年的收入是最好的一年!”今年66岁的宗得仁、杨宗梅夫妇既养羊,又种玉米和洋芋,把俩人的晚年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还隔三差五到田作寿创办的定西茂丰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宗得仁说:“今年的洋芋价格高,我家的洋芋在田作寿的合作社带动下,卖了七千多块钱,苞谷打了五千多斤,我们俩抽空在合作社打工,今年我们俩在合作社挣了七千多块钱,每月还有养老金。”
合作社成立之后,白碌乡党委、乡政府又为合作送来了一份“厚礼”。白碌乡为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与定西蓝天淀粉有限公司衔接,让田作寿与蓝天集团签订了34.5吨“庄薯3号”马铃薯的订单协议,有效解决了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品种不纯、销售难的问题。定西茂丰源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还立足实际,创建了扶贫车间,在土地深松、马铃薯种植、收获等各个生产环节,积极吸纳贫困户在合作社就地就近务工,让贫困户和本地村民实现“生产在家,服务在社,致富在基地”,有效增加了群众务工收入,加快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摘自《甘肃工人报》12月5日
回 楼主(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分享!问好! 周末快乐!回 3楼(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赵老师辛苦了! 祝赵老师初四快乐!回 8楼(屈联西) 的帖子
屈老师太给力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