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吉祥 发表于 2019-12-24 11:39:46

【休闲】职工创作:记忆中的“吆喝声”

       记忆中的“吆喝声”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悦耳的歌声、有尖利的噪声、有刺耳的雷声、有欢快的笑声、有沙沙的落叶声、有瓢泼大雨的哗哗声……,而我则喜欢嘹亮、悠长、清脆的吆喝声。记得小时候,经常在家门口听到如卖烤红薯的:“喂,热乎的红薯,又香又甜,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卖糖葫芦的:“葫芦儿,冰糖葫芦儿”;卖萝卜的:“好吃的大萝卜,水灵灵的大萝卜,不甜不要钱,快来尝啊”;还有数来宝似卖发糕的:“豆沙包、糖包、小米糕、黑米糕、荞面糕、枣糕、包谷面发糕想吃什么有什么……”。这些小商贩们有的推着车,有的挑着担,还有的挎着篮子,手里摇着拨浪鼓,他们走街串巷,吆喝声每天在大街小巷回荡,成为大街小巷或村子里独特的音符,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50年代末,经济比较困难,平时孩子们想吃个冰糖葫芦、米糕、面糕的都是奢望。每当听到“葫芦儿,冰糖葫芦儿”的吆喝声,我就费尽口舌在向父母请求得到同意后,欢快地跑出家门,有时手里拿着钱买,有时用馒头、米面等粮食换。当嘴里吃上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糖葫芦时,心里那个高兴劲就甭提啦。还有“磨剪子来戗菜刀”、“买针线啦”等也是那个时代村子里常听到的吆喝声。在磨剪子戗菜刀摊前,围着很多前来磨剪子戗菜刀的人,只见师傅麻利地将剪子或菜刀在磨石上正反、左右、上下挥动,随着“嚓嚓嚓”声响,一把钝口的菜刀或剪子“行走”在磨刀石上,刀刃慢慢变得锋利起来。还有姑娘或媳妇们围在买针线摊前,窃窃私语,叽叽喳喳,满脸笑容地挑选着自己喜爱的针线。而现今,人们的钱袋子鼓了,孩子们吃冰糖葫芦、吃烤红薯、吃米糕、面糕等小吃,早已不是奢望。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些小吃,想什么时候吃就吃,想吃多少都行,这如戏曲般的吆喝声在大街小巷或村子里已很少听见。时下的街头、村子里吆喝声不光内容有了脱胎换骨式的变化,连吆喝的手段也变得那么现代。小商贩们开着三轮车或汽车,把事先录制好的“收买烂铜烂铁、烂胶鞋”、 “修理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疏通下水道、水管”、“刚出锅的卤肉,香喷可口,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吆喝声用喇叭边走边广播,不但声音洪亮,传播范围广,而且省去了用嗓子不停喊的劳累。这些带着浓厚生活气息的叫卖声,像夏日雨后泥土的清香,扑进你的鼻子,传进你的耳朵,让你闻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它们又如历史符号,记下了时代的进步发展。供稿:中石化管道公司魏岗输油站 曹吉祥通讯地址:河南南阳油田钻井首站邮政编码:473132 联系电话:13733137707

敬业心 发表于 2019-12-24 21:17:33

敬业心 发表于 2019-12-24 21:17:49

欣赏曹老师美文

曹吉祥 发表于 2019-12-25 11:08:06

谢谢,请多指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休闲】职工创作:记忆中的“吆喝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