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19-12-26 20:12:20

母亲的“柴火灶”

    文\温州石油 姜婷婷

    在很多人儿时的记忆深处,都有着这样一副场景,一方红砖柴火灶,散发着徐徐的蒸汽,柴火在灶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切菜的“啪啪”声,炒菜的铲子碰击铁锅的“叮当”响。像一首悠扬的乐曲,缠绵而动听。

    柴火灶,对于生在农村、长在乡下的我,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那时候总感觉柴火做出来的饭更好吃。

    在我的记忆当中,老家的锅灶多年来,无论是春暖花开、还是秋雨冬雪, 一直都未曾改变模样。四四方方的锅台,平平稳稳地直立在地上,锅台是用黄土垒砌而成的长方形土砖一层一层堆积起来的,一层土砖,中间撒上一层薄薄的泥巴浆,抹平,再放一层土砖,就这样层层垒砌,中间加上泥巴浆,一座锅台在父亲灵巧的手中诞生了。柴火灶上的烟囱穿过屋顶,矗立空中,做饭时升起的袅袅炊烟,别有一番乡村风味。

    小时候的味道依旧记忆犹新。每到做饭时,我最喜欢给妈妈打下手,坐在灶门前给妈妈添柴烧火。

    一方柴火灶台上是母亲的舞台,母亲的手很巧,可以做很多面食:抄手、饺子、油膜饼,母亲还会炒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排骨……然后我会时不时吞着口水,伺机还偷上几口嘴。偷瞄正在做饭的母亲,偷吃锅内正在炒着的饭菜。在泥土砌成的灶屋里,我感受着烧柴声、炒菜声,是饿了的时候最幸福的时刻……

    在以前,是没有煤炉、煤气灶的,都是用土灶烧柴做饭的。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夏忙冬闲的日子,母亲都围着她的土灶台,像战士守着阵地。生火、烧水、煮饭,这些活儿在我们酣梦正甜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每天清晨当我睁开惺忪的睡眼,映入眼帘的总是母亲在土灶台前忙碌的身影,于是我便在那灶膛噼啪的柴火燃烧声和锅碗瓢盆叮当的撞击声中伸着懒腰,慢条斯理地从被窝里探出脑袋和身子,一家人便在袅袅炊烟升起的时候,拉开了新一天生活的帷幕。

    母亲用她粗糙的手,奏响锅碗瓢盆,吟唱油盐柴米。从艰难里熬煎出营养,把贫困蒸煮出滋味,将辛酸烹调出香甜,用节俭清炖出甘鲜。

    也许,在母亲的心理,锅灶早已成了他们一份深深的爱,一份炽热的情。这种情与爱的交织虽然没有海誓山盟的炽热,没有海枯石烂的浪漫,却早已融进了她的血液之中,平缓地流淌着,不惊不扰、不忧不愁,缓缓流向了那个不知名的港湾,却温暖了我们的身心地方——家。

    时间可以改变容颜,却改变不了情怀。一方土灶台,诠释了母亲对家的爱,一个永远的梦想,一份永远的儿女情。

屈联西 发表于 2019-12-30 14:56:32

感谢明军老师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19-12-30 19:29:26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支持!问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母亲的“柴火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