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红灯笼
在我小的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五,父母都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纸,高梁杆和糊糊,给我扎上一个漂亮的灯笼。父亲扎的灯笼有点像买的灯笼,而且很漂亮。父亲做灯笼从来不怕麻烦,总是耐心地捆扎、糊纸、描画。一上午的时间,父亲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给我做灯笼上,做完后,父亲就高高的挂在屋内,说等晚上再玩。正月十五的那天,天还不黑,我们顾不上吃饭,就迫不及待的拿出父亲为自己准备好的红灯笼,点上红蜡烛,小心翼翼,高高兴兴的出了家门。这时,大街上早已有小伙伴们出现了。开始我们几个挑着灯笼从村的北头走到南头,然后再转回来。天黑的时候,村里所有小伙伴儿,都把家里的灯笼挑了出来,瞬间,这条大街灯火通明,像一条灿烂的银河,映照着一张张天真灿漫的笑脸,流淌着山村对新春的希望。
有的孩子家中买不起灯笼,大人也不会糊灯笼,就找了一个罐头瓶子中间放一个蜡烛,点亮后,当灯笼使。等村里的孩子们都出来了,我们便排在一起比谁的灯笼美丽,就像参加灯笼比赛。每年我拿出去的灯笼都会引来小伙伴们羡慕的眼光,当听到人们的赞美时,我的脸上就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在玩耍中,偶尔有一两盏灯笼,因为风或是小主人的不慎燃着的,便会引来笑声一片。这丝毫不会影响孩子们美好的心境,随手丢掉手中提灯的竹棍,继续跟着其他的孩子身边转。
元宵节的那天晚上,天气很冷,我们都玩到很晚,直到灯笼里的蜡烛燃完。才恋恋不舍的回家。
如今,每到元宵节。在城市到处都是灯火通明的世界里,灯笼的光显得渺小而孤单,这更让我怀念儿时乡下的红灯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