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团队的不解之缘
国网电网公司安监部编写班组安全建设文件期间,正值中国农历猪年三九期间。10位年龄不等、经历相仿的专家不顾首都数九寒冬的肆虐,受命在位于北京宣外大街庄胜大厦四层的信通产业集团公司4层集中办公,一连四天,围绕如何提高班组自主安全管理意识与能力的课题,共同研讨。他们此行试图在不增加班组负担的前提下,研究推出一种作业前班组全员参与、人人主动思考、剖析各自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伤害事件发生的新方法,试点后在公司所属电工装备制造、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所有班组进行推广,同时还要与现行的班前会、《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工作票、施工方案、十八项反措等现有管理手段相结合,摆脱目前普遍存在的“念与听”、“学与做”的两层皮现象。
临近年关,为啥匆忙要这样做?一个看似普通的文件竟要如此大动干戈,难道要废除现有的班组安全管理举措、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吗?非也!
大量调研证明,近年来,公司多措并举,努力夯实安全基础,强化班组安全建设,有力促进了总体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但仍发生了冀北唐山“4.1”触电、江西赣州“5.20”触电、辽宁送变电“7.3”窒息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作业风险大、技术含量高、施工环境复杂,如果现场作业人员风险辨识能力强、风险敬畏意识高、安全措施记得牢,就不会心存侥幸、盲目作业、违章作业,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的发生也充分暴露了当前班组安全建设效果不明显、班组安全活动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公司正在推行的安全述职、安全巡查重点关注的是领导干部责任落实情况,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安全督查重点关注是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但对班组安全学习、安全活动等基础工作开展情况,尚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寻求一种新型的班组自主风险预控方法也是对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
尽管农历“小年”之日,大家还在为买不到返程票而犯愁,但突如其来的短暂邂逅,创造了集中办公的良好机会,由此结识了新友,并且互有启发和提高,在新的高度达成基本一致意见,为使输出符合要求以及下一步的总部与各自单位的启动宣贯奠定基础、指明方向而打内心里高兴。
一连5天,在国网安监部安监三处冯林杨处长的亲自督战下,每天工作到第二日凌晨1-2点,反复研究、反复辩论,反复修改,甚至到最后一天,一字一句地推敲,最终获得安监三处处长“超出预期”的好评。至此,来自老家河南和天府之国的的10位安监战友结下不解之缘,纷纷添加手机微信号。
提起马元江这个名字,恐怕很多人至今还记忆犹新。这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员工,2008年5月20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作为“最后的幸存者”被困178小时被成功营救、但却从此永远失去了左臂的事迹早已被国人所熟知,如今“我从不把自己当残疾人”的他已是映秀湾水电厂的安全总监。临近年关,正值水电厂安全忙碌之际,他却放弃自己的“份内之要务”,飞莅会议,并发表卓有成效的见解,不禁令人油生崇敬之情。
我就坐在马总身边,亲眼见证了他用右手“一指禅”敲击笔记本电脑键盘,快速记录着领导讲话内容及自己的发言提纲,那打字的速度比我这四肢健全之人并不慢半拍。
而作为材料(方案)的主笔,四川省电力公司安监处赵静的快人快语和当仁不让的积极发言态势,让人感到了一种对此项任务高度的认真和真切的热情,使人完全看不出,省局就职的她竟是前不久才接触危险预知训练(即KYT)的,俨然一名老道者,整个会议期间精神头绝对可嘉。
还有富有KYT实战经验的王军和侯家全,以及小字辈笔杆子卢磊、周济的等人。作为成员中年龄最长者,尽管被三处冯林杨处长誉为“精神抖擞、富有幽默感、充满正能量、并不时在研讨过程中搽出火花”,但我内心里充满着对这支临时结成的团队谢意,正是这难得的研讨,使我不仅对班组安全建设有了新的认识,更对今后做好本单位的相关推广工作“打了鸡血”。
正如最后一日下午三处王处长在总结时的指出那样:班组上墙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其实啥也不缺,缺的是如何落地和执行有效。能减轻班组负担最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