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渡码头站务员的除夕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杜鑫 通讯员 谢静 曾琳玲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大年三十清晨,很多人起早赶市,为一年一次的团圆饭做准备。林秀燕也起了个大早,但她赶的“市”,却是轮渡码头的检票厅。
林秀燕是厦门轮渡码头的站务员,负责检票验票、解答引导和趸船开关门。看似简单的工作有着难以想象的强度——码头白天运营居民航线,高峰期10分钟一班、连续站立数小时、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过年时,往来厦门市区和鼓浪屿采买食材、归家团聚的旅客是平时的一倍。
春节期间,林秀燕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在人流密集时,碰到船票验证失败的情况,一分钟内就必须排除故障、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除了耳听八方,还要眼观六路——候船厅与外部的乘船平台之间连着一座活动引桥,每当潮水下降,引桥变陡,林秀燕就要更加留意厅外的情况,提醒乘客不要奔跑,注意脚下安全。
大年三十的白天是旅客高峰期,到了晚上却旅客稀疏。林秀燕说,轮渡码头夜晚的旅客通常不多,但只要有1个人过渡,无论多晚,夜航的渡轮依旧来往,检票厅的灯光始终明亮。她至今记得去年春节值班时的一个夜晚,一名小女孩跟家人走散,她与同事奔走帮忙,找到小女孩的母亲,让一家人在码头前幸福团聚。
林秀燕表示,虽然这几年都不能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回家,但看见拖着行李,挥手作别的陌生旅客,看见共同坚守在春运一线的同事,听着熟悉的海浪声、遥望迷人的琴岛灯光,都会有一些“家”的温暖。
作为“高颜值、高素质、现代化、国际化”厦门的旅游窗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的文化使者,每一年春节,都有数百名员工守在轮渡的码头边、渡轮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最特别的过节方式——用“小家”的坚守,创造“大家”的团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