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元宵节
一段汹涌而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如常的生活秩序。已有十多天不让出门了。在这个禁足的日子里,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感染,翻开了《诗词三百首》,徜徉在诗词歌赋中,感受元宵节的韵味。无论哪个朝代,元宵节都是热闹的。“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唐代诗人卢照邻的的这首《十五夜观灯》,把元宵夜的盛景和游人的兴致表达得淋漓尽致。
元宵节最吸引人的,当属花灯会。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热闹场景的诗词数不胜数,细细读来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词曰:“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佳节之夜,花灯缤纷,人潮如拥,合家欢聚,谈笑赏灯,处处都是好风景。
在这歌舞欢腾的元宵夜,唐代诗人张祜陶醉了,他手舞足蹈地吟诵着《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时天上著词声。”忽然,欧阳修来了,他轻吟着小儿女的伤感惆怅声:“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正黯然伤神时,突然听到了辛弃疾饱含深情地声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犹如在浓墨重彩的画面一角,轻涂几笔素色,悲欢离合让人感慨万分。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月亮是人们旷古思念的承载,是古代文人吟赋寄情的对象,元宵节的月亮更是如此。“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读着,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美景:月亮似冰轮满悬,灯火一片,在温暖的春天里游人纷沓而来。
春天是被元宵节“闹”醒的。唐寅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元宵节时,春天来到人间,让每个人都除尽惆怅,在月光下行走,照出美玉般的脸庞。灿烂的花灯在皎洁的明月下燃放,照出水银般迷人的月亮。
在这个隔离的下午,读着这么美的诗词,不止是赏心悦目了,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愉悦,我深深陶醉了。
春已到,花将开。不好的就要过去,那些属于我们元宵节终将如期而至。
中国平煤神马报梨园矿 卫红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