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兵 发表于 2010-8-28 09:21:22

(护士)8小时里一直"跑步"上班 记者值夜体验"生死急诊室"

      这里也许是世界上最嘈杂的地方,亲人的哭喊、病人的喘息、救护车的呼啸,每一种声音都来自人们对生命的呐喊。这里或许也是世界上最安静的地方,重生的瞬间人们默默地宽慰一笑,临终远行前绝望无助的一瞥,每一种静默都来自我们的敬畏。这里,是医院急诊室。
    昨夜,记者和第六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一起在“生死急诊室”值夜,深深体会了这一岗位上的艰辛。
    20点05分空气中充满了焦虑味
    “医生,不行了,不行了……”从门外一下 子涌进十几个人,团团围住当班的叶医生。“谁是病人?”小叶医生好不容易从七嘴八舌呼天抢地的人群中“杀出重围”,推上平板车直奔主题,两名娇小的护士一起来帮忙,总算把浑身是血的坠楼者搬上了板车。
    门外,不绝于耳的是救护车由远及近的“呜拉”声。室内,空气中除了消毒水,只剩下焦虑的味道。
    记者一路小跑,终于跟上了值班医生周敏杰的脚步,冲进了抢救室。
    抢救室里的空气极为肃穆和静默,与门外的喧闹宛若两个世界。医生们埋着头,心电复苏、除颤、止血、紧急手术;小护士接上氧气,递过镊子,推上止痛针。“马上开放气道。”“准备呼吸机!”“家属把地方让开,王薇过来配合,病人有肺水肿,情况危险。”护士王薇大汗淋漓地推着器械车冲过来,娴熟地配合医生为病人作气管插管。
    21点20分喷射出的血污溅了一身
    “赶快腾空床位,来了个病人大出血。”急骤的铃声在抢救室内大响,小护士三下五除二将一部部平板车挪开,很快两个护士推着一个浑身是血的老人赶到。触摸按压、读片、查验血,小叶医生很快做出初步诊断,是消化道大出血。“病人有肝硬化史,考虑可能是门静脉曲张。”
    此时,躺在板床上的病人仍在大口大口地吐血,衣服、床单、枕头上,一片片鲜红泛着刺眼阴森的光。小护士要为老人输血,她摆弄着病人青筋暴凸的手臂,麻利地寻找着可以下针的地方。一大口血喷涌而出,飞溅到她的护士装、手臂和护士帽上,她停顿了2秒钟,然后继续,一针见血地成功将针头穿刺进老人静脉。
    所有的抢救工作仍在继续,不停地有病人被推出,又有新病人被推入。医生护士们手中的工作无法停顿,而那个小护士身上仍然是血污斑斑。
    大出血老人安静了很多。“急症处理很成功,老人已经脱离了危险。”当周敏杰医生向家属道出这个令人欣慰的消息时,她自己也笑了,同时大舒了一口气。这时当晚她始终紧绷的脸第一次变得线条柔和起来,也是第一次放缓脚步说话。
    23点10分整个中班一直在“跑步”
    在留观室,当班护士金晴和王艳在8小时的中班中,她们一直在“跑步”、“赶路”,连喘个气儿喝口水的功夫,也被一群群家属或推或拉着。
    一个医生两个护士,一个晚上要管59个流动的病人,这意味着8小时内他们将有一直处理不完的病人,学会跑步工作也是一项“基本功”,这就是留观室的困惑。好在护士们已经习惯了跑步上班,那些没有习惯的,大多选择辞职、结婚或转行,留下的,愿意把急诊室当长期事业来干的,没有一点坚忍精神坚持不到最后。除了压力和操劳,她们还学会了在病人的误解中平衡自己的情绪。

   [来源]:劳动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护士)8小时里一直"跑步"上班 记者值夜体验"生死急诊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