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领导力 员工会倒戈
经过多年来的观察,李伟发现大多数经理人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使他们步入一个误区:对“管理”与“领导”概念的混淆,以至于思维模式产生混乱。李伟认为,“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运用科学的工具、方法、手段,对人的行为加以控制的技术;而“领导”是指通过对人内在行为的动机加以影响的行为艺术。相比之下,管理对“外”,领导对“内”,管理的关键是控制,而领导的关键是影响。正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下,组织团队的执行力才会在员工恰到好处的行为下得以提升。管理者要有理性思维,有计划性、预见性和反思性。那种“拍脑袋做决定”的领导在工作经验中不能提炼出规律,如果“穿新鞋、走老路”不会反思,那么他的预见性也会很差。而优秀的管理者会在年度总结上对于未来的发展有明确的预见。
领导者是感性思维,就像水倒进任何形状的容器中都会随之改变自己的形状,领导者需要转换思维来体会他人感受。这就需要情商的培养,包括对自我、对他人的认知,还要能控制情绪。
领导力就是潜在影响力
衡量一个人的领导力,全看他的影响力。领导者的影响力越大,人们越会带来更高的忠诚度及高品质的工作成果。“真正的领导力必须是为追随者的利益着想,而不是为谋取领导者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百事可乐首席执行官安迪·皮尔逊曾被评为美国十大最坚强的老板之一。在职业生涯中,他觉得激励人心的领导艺术特别具有挑战性:他曾经对在公共场合表扬别人感到不习惯,但他学会了以一种不用于以往的眼光来看待同事:“与我担心的完全不同,当我表扬一个人时,并没有人表现出妒忌。花费时间以表现对别人的赏识是非常值得的。”
调查发现:大部分领导提出要求,员工却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是因为“没有关心员工的需求,员工不会满足你的要求”。领导的岗位职责中有“培育下属”的内容,如果对这一点不明晰的话,可能会把不适合的岗位给不适合的下属干,当他因为没干好工作,又在考核时影响了工资,就会伤害员工和组织的工作状态。
“空降高层”成活率低于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拥有一个真心朋友可能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来维系,而一件事情做得不好就很可能让“情感账户”为零。李伟让现场的学员举手示意有谁知道下属的生日,结果举手的人寥寥无几;他又让大家罗列出自己所知道的下属工作以外做的四件事情,结果很多人都写不出来。“如果员工认为领导根本不在意他的话,他也不会在意你。” 李伟指出,连员工都不了解的领导就是自欺欺人,与其花时间与外界的客户关系进行交流,倒不如多花时间与员工交流。
调查显示,如今应届生离职率是最高的,离职时间大多在工作1.5~2.5年之间,他们在拼命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发现再想往上发展无机会,于是选择跳槽。还有调查表明,“空降高层”的成活率往往低于5%,由于在新环境中不了解他人的意愿而妄自做出决策,导致了员工“倒戈相向”。
事实上,员工在很大程度上感兴趣的是价值观而非物质的东西,领导在和他沟通的过程中要多听少说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得到员工的认可才能影响到他,甚至让他无条件地付出,这也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 广州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