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L.B 发表于 2020-3-4 16:58:51

围观!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揭晓

中国科普网讯(记者胡利娟)2019年我国自然保护地工作开展的如何?3月4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日前评选出炉。该项评选活动已连续开展6年。

2019年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是:
一、《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政策支撑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紧紧围绕回答“为什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怎样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怎么管好自然保护地”等一系列问题,立足我国现实,对接国际做法,大胆改革创新,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意义重大。
二、首届国家公园论坛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寄予殷切期望
  2019年8月19日至20日,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论坛开幕,指出: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出席开幕式,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省份、相关研究机构负责同志,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代表等约450人出席论坛,讨论形成八条“西宁共识”。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三、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

http://filecloud.kepu.gov.cn/kepufile/img/Ph5GzB4yFCYK2JSWwrtX66Az6Zn3mTcm.png?x-oss-process=style/kepu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鹤鸣朝阳,摄于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孙华金摄
  2019年6月30日至7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项目通过大会审议,成为我国第14项世界自然遗产。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项,与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世界自然遗产全球第一的地位,使我国自然遗产(含双遗产)占全球同类遗产数量的7%。我国在自然遗产领域取得的成绩体现了大国担当,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遗产工作的广泛认同,为全球人口稠密、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开展自然保护提供了全新的中国经验。
四、保护地野生动物出镜“秘境之眼”广受欢迎

http://filecloud.kepu.gov.cn/kepufile/img/fNGmTiWGCX6R4h5RKnJSrr4TSdywk4dw.png?x-oss-process=style/kepu

  “秘境之眼”精彩瞬间——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头叶猴食用树叶。
  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推出的全媒体节目《秘境之眼》于2019年1月1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该节目以布设在我国上万个自然保护地的红外相机和远程摄像头拍摄的珍贵野生动物视频为素材,力求通过镜头呈现绿水青山中的动物面孔,展现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成就。节目已播出364期,内容涵盖200余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逾百个物种,播出时间内总触达3.66亿人次,多周位居全国创新节目收视率前三名。
五、各类国家级自然公园实现统一管理
  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原农业部、原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等管理职责整合,交由新组建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进行统一管理。为提高自然保护地晋升管理决策科学水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级自然公园评审委员会”,承担国家级自然公园类保护地(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的新建、范围调整及撤销的评审工作,提出评审意见,制定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级自然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工作规则》。2019年7月和12月,国家级自然公园评审委员会办公室两次召开评审会,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评审项目进行了综合评审。
  六、我国首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在青海启动
  2019年6月1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启动大会在西宁市召开。建设我国首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为引领中国自然保护地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作出示范,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七、首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2019)达成“深圳共识”

http://filecloud.kepu.gov.cn/kepufile/img/fPaEN2ydFze34Gi8QDs3YrpshwRsXyE6.png?x-oss-process=style/kepu
  黄龙五彩池。 姜跃斌摄
  201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2019)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论坛设主论坛和9个分论坛,内容涵盖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以及自然保护立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规划等多个方面内容,并就如何共同努力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达成“深圳共识”。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

  八、九华山和沂蒙山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http://filecloud.kepu.gov.cn/kepufile/img/Jt2BtdSWXYKtsPZeEcseeXY3yyQMWfsZ.png?x-oss-process=style/kepu
  九华山世界地质公园
http://filecloud.kepu.gov.cn/kepufile/img/wswnCGrMeyf4crXHGeJnysn4HW8XhiQk.png?x-oss-process=style/kepu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蒙山主峰之龟蒙顶
  2019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06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沂蒙山、九华山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成为我国第38、第39个世界地质公园。会上还通过了我国泰山、三清山和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扩园申请。截至2019年底,我国拥有39个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居世界之首。
  九、我国自然保护地实行常态化卫星监测
  2019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与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合作,依托其开展涉自然保护地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卫星遥感监测,并开展现场核实和督查。召开“全国涉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状况变化实地核查情况通报会暨研讨会”,对疑似毁林、占用林地开展建设、修路、开垦、违法违规开矿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组织研发并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管理平台”移动客户端,不断推进涉自然保护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的督查机制日趋完善。
  十、我国自然保护地新体系标准化工作启动
  2019年10月2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决定成立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担任标委会主任委员。标委会的使命是:落实中央关于自然保护地体制改革的要求,在梳理整合精简自然保护地旧体系已有标准的基础上,构建自然保护地标准体系,用需求引领标准化工作,加强重点领域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标准在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其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贡献率。

敬业心 发表于 2020-3-4 18:23:51

CH.L.B 发表于 2020-3-4 19:11:52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08:13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19:32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19:39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19:46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19:54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20:04

CH.L.B 发表于 2020-3-6 08:20:14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围观!2019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