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胡辣汤
文\厦门石油 张小巧爱上胡辣汤,源于读书时的实习经历,那时学校安排我们到河南、陕西两地的工厂一线见习,与工人师傅们吃住在一起。当我们辗转南阳、郑州、西安、咸阳等地时,与一种北方特有的美食不期而遇,那便是北方人趋之如骛、欲罢不能的胡辣汤。火红的汤汁,翠绿的香菜,嫩白的豆腐,一看就令人食欲大增。
进入秋冬后,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胡辣汤就成了北方人餐桌上的宠儿,常常是一日三餐都可以觅见踪影。我在河南见到了最奇特的一幕场景:胡辣汤加豆腐脑。豆腐脑对生在南方的我来说并不陌生,是过早配油条的最佳拍档。但是大冬天早上喝上一碗胡辣汤,配上一碗豆腐脑,就有点与众不同了。
我在河南同学的带动下,学着他们的样子吃起来,还别说一下子就颠覆了我初时的判断,那种酸甜带辣,油而不腻,胡辣汤与豆腐脑两种不同食物碰撞交融,吃起来甚是爽口,感觉美极了,妙不可言。
那段时间,我与胡辣汤就像一对初识的恋人,每天都期待着美丽的邂逅,一到饭点就寻觅在街巷的胡辣汤小吃店,既有路边摊,也有小门店,我沉浸在不同风味的胡辣汤里。一碗酸爽带辣的胡辣汤,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打赏了我的味蕾,思乡的惆怅竟在美味的胡辣汤里消淡了,这是我短暂客居异乡最大的慰藉。
吃得多了,我对胡辣汤的做法也略知一二,胡辣汤的做法不复杂,甚至说较为简单。先将红薯粉条和切碎的肥猪肉放入铁锅里炖,同时加入花生仁、芋头、山药、金针、木耳、干姜、桂仔、面筋泡等。待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不停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盐和酱油,加食糖少许,一锅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汤就做成了。不过,北方人喜食牛羊肉,故而常见有牛羊肉汤打底的胡辣汤,味道实属不错。
看北方人吃胡辣汤颇为讲究,很有艺术的派头,有闻、看、吃、品四道常规动作。一闻,就是汤端起先闻一下,有没有浓厚扑鼻的中草药和羊肉汤香味。二看,观察一下碗里的面筋和羊肉比例搭配是否合适,汤的稀稠是否适中,汤的颜色是否熬制得通透。三吃,汤汁粘稠、入口顺滑,羊肉、面筋有嚼头,胡辣味恰到好处。四品,喝完汤后,嘴里的余香和中草药的浓郁味道能保持多久,但凡超过十分钟以上的视为佳品。
点一碗胡辣汤,与当地食客边吃边攀谈,我听到了胡辣汤动人的故事。相传是公元817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造反,叛军派刺客暗杀了宰相武元衡,裴度也被刺伤。裴度临危受命为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前往平叛,韩愈以军师身份随军出征,路过襄城(今许昌市属县),天色已晚,为了不扰民,韩愈下令大军在城外扎寨。
天寒地冻,士兵拥衾而眠,瑟瑟发抖。夜里有哀鸿在上空盘旋,韩愈担心大军中降卒触景生情,招致“四面楚歌”的悲剧重演,于是下令将战利品中的胡椒碾碎,再辅以碎牛肉、豆腐丝等,煮成一锅御寒热汤,分而食之。
裴度连喝三碗,体寒尽驱,拍着大腿称赞,遂赐名“胡辣汤”。胡辣汤因在襄城产生,故而成了河南一道名小吃,尤以河南西华逍遥胡辣汤和河南北舞渡胡辣汤最为出名,至今河南流行吃胡辣汤的传统一直沿袭了下来。后来,随着饮食文化的交流扩散,胡辣汤也从河南走向了全国各地,只不过在河南、陕西境内吃到的胡辣汤的味道最为正宗。
对于胡辣汤的历史,众说纷纭,因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传入中原,尽管民间有胡辣汤产生于周代和曹魏之说,但其出现的年代不应早于唐,故而宋代一说倒是颇为可信。据《太平和惠民剂局方》等宋代医药典籍记载,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的药物有益行气,故辛辣味食品开始流行,一种结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成为了胡辣汤的雏形。后随着在民间不断流行和传播,花样百出,迎合不同地域人的口味,又不失最初的原味,故而在河南、陕西一带,养成了当地人喜食胡辣汤的传统。
喜欢上胡辣汤,我也尝试着去学去做,只不过总是做不出当年吃过的味道来。现在,只要我走在街巷,看到胡辣汤店,就会忍不住驻足停留,点一份胡辣汤,细细品尝,那色美味醇、汤香味辣、酸爽滑口的胡辣汤,总能勾起我实习生活时的回忆,那种感觉就如同这美味的胡辣汤一样,别致浓烈,久久不能忘却。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胡辣汤的确吃过难忘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心苦了,问好! 祝赵老师周二愉快! 美味的胡辣汤,勾起思乡情绪
回 1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感谢尹老师回帖支持!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