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20-3-10 20:15:09

文字的困惑

    文\浙江温州石油分公司李荣锋

    自认为读过几年书,写通知、报告、总结之类的东西,把一件事情表述清楚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可是,当同一篇总结被大片大片地删除、一次又一次地修改时让我直冒冷汗,背如芒刺。

    在电脑前面敲几个小时的键盘,一篇总结也就完成了,有大功告成的快感。正当可以松松气的时候,问题也接踵而至。

    顺着自己的思路,看着自己写的文字,觉得表述的意思应该是清楚的。可是给别人的感觉竟然是模糊不清,结构不全,思路紊乱,语句表述上有歧义。

    于是从思路结构和语言表述方面进行修改,结构上重新构建,然而由于不熟悉实际业务情况,这种结构性的构建也变得支离破碎。

    一个观点确立后,试图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阐述,对于自己的观点,找不到合适的文字去佐证,有点“能知而不能言”的无奈,有时候即使长长的文字说明,竟然会是不知所云,词不达意。想做到“恰到好处”就更加有难度了。

    让人遗憾的是心里想表达一种意思,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表述。语言变成文字有一段难以逾越的障碍,语言有一定的随意性,可以不断地补充说明,然而一旦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时意思也就固定了。

    即使把一件事情平铺直叙讲清楚,经过与别人的比较显得平淡无奇。同一件事件,出色的叙述往往是寥寥数语就能点到关键。没有这种比较,还真看不到差距,反而觉得自己的表述看过去还顺眼。

    文字本身的丰富内涵具有难驾驭的特质,一点一画的变化就可能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被控用刀杀人,就有罪,要偿命。有讼棍(类似于现在的律师)要被告一千两银子,包无罪,被告只好出了一千两银子。

    而那讼棍得了银子,将送出去的公文抽回来,将“用刀杀人”的“用”字轻轻加了一笔,变成了“甩”字,于是“甩刀杀人”没有犯罪的意图,便无罪了。

    遣词造句的随意性更加增添了模糊性,像公文类的文字还是经不起这种随意“点化”。在诗歌当中,合适的“含蓄”,觉得这是一种美,含蓄美。如果是直白的表达,会让人觉得无味,没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在公文中出现这种“含蓄”,十有八九是失误。一个人“随意”惯了,也就容易忽视这样或那样的规矩。

    长期的接触文字,反而对文字也不再敏感了。人们习惯上认为文科出身的就一定会写,其实并不是这样,文科出身容易入框框,眼高手低甚至“手低”眼也不高。理工科的反而能独具匠心,像《读者》这种颇具影响的大众型期刊,其创刊人是理工科出身的。在作家群里面也有这样的例子,象鲁迅、郭沫若开始就是学医的。

    我觉得思想才是的不竭源泉,相对于文字来说,思想显得更加突出。即使有华丽的词藻堆积,如果思想结构不健全,最多也只是病态的臃肿。只有在结构性完善的情况下,遣词造句到位,才会显得有血有肉有灵魂。

    解开文字的困惑,走出迷茫的怪圈,达到运用自如,这是一个问题。

煤缘 发表于 2020-3-12 15:24:03

煤缘 发表于 2020-3-12 15:24:11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20-3-12 15:24:21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煤缘 发表于 2020-3-12 15:24:31

祝赵老师周四愉快!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8:49:43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8:50:06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来访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8:50:47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了!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8:51:09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周末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字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