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唇素指匀,粉汗红绵扑。”这些不起眼的瓶瓶罐罐,给沉没在历史里的仕女们蒙了一层柔纱,让我们为她们平淡的生活赋予了各种美好的想象。
黛眉篇——眼含秋水 莫若颦颦
“颦颦”是宝玉初次看到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时为她起的别字。究其原因,宝玉在书中讲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这“颦颦”二字活化了书中林黛玉的形象,是其在《红楼梦》书中人设气质的精妙概括。 “画眉”是古人妆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眉毛却是整个妆容的精神,化妆俗语讲,眉毛画的好,至少年轻10岁。自古无数描写女性闺阁风趣的诗词中都提到过“画眉”,如: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新妇去堂前拜见公婆前,先请夫婿帮忙看一下妆容是否合适。新妇检查自己妆容是否合适,眉的画法是否入时?当然诗句的本意是作者以新妇见公婆的情形来比喻自己见考官的心态,形象生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女性生活的风趣,以及人们对眉妆的重视。
对于古妆眉,我们听到最多的大概就是“远山眉”了,这得益于众多流传至今诗词歌赋文学作品中对于美丽仕女的形容:
温庭筠《菩萨蛮》:“绣帘垂,眉黛远山绿。青水渡溪桥,凭栏魂欲销。”
韦庄《荷叶杯》二首之一:“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从这些文学资料中可以看出,“远山眉”可谓是古妆风貌的经典眉形,除却远山和清代的黛玉版的“罥烟眉”,唐代品类众多、甚至有些眉形画风清奇,暗含了大唐盛世的一种包容和多元审美的风度。
唐代眉形图
眉妆器具多与胭脂膏盒器相似,在制作上有“画眉墨”“眉黛膏”的分别。拜电视剧《甄嬛传》的影响,喜爱“古妆”的应该还知道眉妆的明星产品“螺子黛”。螺子黛据传出产于波斯,隋唐时代的仕女就已经使用,制作精致、品质优良。 “画眉”除了美化装点妆容的作用,在古代还是表示夫妻恩爱的闺房之乐,汉时有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出自《 汉书· 张敞传》:敞为京兆,……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为此事专门参奏他,而他却不以为然。
太阳底下无新事,时代在发展,审美在变化,不变的是人们爱美的心,有了这样一颗心,生活必然时时都是积极的、美丽的。 引用第16楼煤缘于2020-03-12 16:46发表的:
p_w_picpath/back.gif
感谢老师来访!春安!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