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之奇
文\厦门石油张小巧郑板桥是世间公认的画竹大家,“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是“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留有《修竹新篁图》、《兰竹芳馨图》等传世佳作,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和临摹。
《清代学者像传》中记载: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郑板桥曾赋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爱竹、观竹、画竹、悟竹,并乐此不疲。
“梅、兰、竹、菊”,自古被誉为“四君子”,历来是文人墨客感物喻志的象征,更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单说竹,郑板桥绝对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中独树旗帜的一位。郑板桥曾言:“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经过长年累月的观察和艺术创作实践,郑板桥提炼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这种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堪称世间画竹之奇人、怪人。
竹子分布广泛,我国南北皆有,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为集中,且品种繁多,有箭竹、水竹、斑竹、刺竹、文竹、泰竹、圣音竹、撑绿竹、龟甲竹、青皮竹、茶秆竹等上千余种,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竹子生长迅速,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故倍受世人喜爱。
其实,竹子的生长属性较为奇特,竹子前三年,在地下只是扎根,并不拱出地面;而到了第四年,拱出地面后,一天就能长二三十厘米。它之所以长那么快,是因为前几年的能量积累。
竹如人,世间有年少成名者,亦有大器晚成之人,显然竹子属于后者。竹子前面不争不抢,不问收获,只是默默耕耘,辛勤地扎根,后面经过数年的蛰伏和历练,一飞冲天,竹子花开节节高,多了一份稳重和厚实,自是光彩夺目。
现实中有些人,见有人获得成功就羡慕嫉妒恨,却看不见先前人家艰辛“扎根”的苦。试想,竹子如果没有前几年地下匍匐的根茎摸黑生长,哪来拱出地面后的耀眼光芒?竹如此,人又何尝不如是?若是没有经过少年、青年时的“扎根”,又怎有中年、老年时的成就?
人要学竹,想要成功,就要丢掉幻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便在黑暗中,也要吸收日月之精华,不断积蓄能量,待到时机成熟时,总会有拨云见日的那一刻。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来访支持!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了!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问好白老师星期天快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