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20-3-13 11:13:06

看不见的含量    韩垒

    我认识一个叫威廉的英国小伙子,他特别喜欢中国的京剧,不远万里从英国赶来,跟随一位京剧老师学习。
    威廉很努力,花了三年时间,学得认认真真,甚至多次催着老师教他,把老师累得半死,可结果也就学了一星半点。咦咦哇哇半天,要么音不对,要么腔不对。上台迈步,也总不对路数,自己着急,老师也跟着着急。
    希腊有一种精美的绣花手巾,于白色的布面上织了蕾丝般的花纹图案,非常精美。桌巾、床单、围裙,还有小件的手帕、头巾等,有种希腊特有的白色的美感。希腊奥运会期间,一位朋友到那里去,喜欢上了这种手工艺品,努力学习这种绣花手艺。由于时间有限,她购买了一本教授这种绣花手艺的书,又找了一个懂希腊语的朋友帮忙翻译成中文。然而,两年过去了,她依旧只掌握一点皮毛,绣出来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达到那个标准。大家都不知道是差在哪里,她最后只好放弃      。
    当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技术都很先进,而德国和日本的技术最为发达。日本汽车的制造程序与其他国家的没有任何不同,都是先生产散件,然后组装。一些国家为了省钱,向日本人提出批量生产零件,自己组装。然而,怎么也比不上日本人自己组装的精良。
    很多人怀疑原因出在组装技术方面。为此,各国派人去学习组装技术,然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名堂可学。各个部件的零件是一样的,组装线是一样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呢?
    20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提出一个名词:看不见含量。正是看不见含量的存在,影响着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结果。比如,威廉学习京剧、朋友学习绣花技术、外国企业组装日本汽车,之所以付出的努力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就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文素质,甚至世界观与潜意识,起着决定作用。在事物的表层,这些因素是无法洞察的,但它们导致的差距甚至可能是致命的。
    以京剧为例,在学唱京剧的过程中,京剧人的大脑里始终装着京剧的传统艺术,血液里流淌着京剧的神韵,有一种潜在的京剧风韵指挥着他们。没有潜意识中的神韵意识,充其量只能是模仿,模仿得再像,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当今,科学的发展让许多领域已经无秘密可言。然而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技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正像有人说的那样,东和西之间到底有多远,谁也不知道。心差多远,东和西就差了多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许多看不见的含量,才是决定事物的最终因素。

煤缘 发表于 2020-3-13 14:21:35

煤缘 发表于 2020-3-13 14:21:41

煤缘 发表于 2020-3-13 14:22:42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20-3-13 14:22:55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煤缘 发表于 2020-3-13 14:23:05

祝赵老师周末愉快!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9:23:30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9:24:43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9:58:08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来访支持!

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19:58:46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看不见的含量    韩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