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20-3-14 20:18:51

地衣菜

    文\厦门石油张小巧

    “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这是小时候读过的一首《地踏菜》的歌词。地踏菜,《本草纲目》称作“地踏菰”,《野菜博录》谓之“鼻涕肉”。不过,在北方老家最常用的称谓还是叫地衣菜。

    地衣菜是儿时餐桌上一道常见的菜肴,因其完全是大自然的馈赠,只需一场雨或潮湿的环境,地衣菜遍地都是,深受农家人的喜爱。地衣菜主要生长在河滩或山坡草地里,又称草耳,也有叫地耳、地软、地见皮、地钱和地曲连等。地衣菜多在雷雨天后出现,得了个不太文雅的俗名:“雷公屎”。

    其貌不扬的地衣菜,却是物质匮乏年代大自然最好的恩赐。夏秋之时,属于捡拾地衣菜的最佳时节。接连下过三五场雨后,村子后面小山坡、田野里、空地上,生出了一片又一片黛青色的地衣菜,像盛开的褐色花朵铺满一地。乡下人珍惜这难得的时机,忙着采摘地衣菜。洗净的地衣菜用竹筐、竹匾等物,置于空旷的庭院外晾晒,以备青黄不接时之需。

    我们小孩子很小就认识地衣菜,并懂得如何捡拾。那时总是天天期盼着下雨,享受雨后采摘地衣菜带来的欢乐。村子里有一位孤寡老奶奶,也时常和我们小孩子一起捡拾地衣菜,孩子们天性善良,总是把捡拾到的地衣菜先放到老奶奶的背篓里。有时老奶奶没来,我们悄悄把捡拾好的地衣菜放到老奶奶家的门口,一村的孩子都在比拼,看谁送给老奶奶家的地衣菜多,那是儿时留给我们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地衣菜的做法有很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地衣菜炒鸡蛋,很多地方把地衣菜叫做天仙菜,是因为地衣菜只有在雨后才出现,就跟仙女一样。地衣菜还可以炖、炒、烧汤、凉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不过,小时候母亲做的地衣菜缺盐少油,味道着实与美味不沾边。不过,有时也有例外,如果遇到庄稼收成好的年景,母亲也会舍得用地衣菜包饺子、包包子,有时还做地衣菜肉汤,尽量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不过,清洗地衣菜比较麻烦,先要用清水泡好几遍,然后一棵棵剔除上面的泥土和沙粒,颇费周折。有时候,我们小孩子清洗地衣菜时偷懒,少了几道工序。吃着没有洗净的地衣菜,沙子从牙缝里蹦出,发出“咯吱”的声响,我们小孩子相视一笑,继而大口咽下,生怕受到父母的责骂。

    地衣菜命贱,无需肥料,遇水而生,如果缺水就处于休眠状态,但不会死去,能够适应极度干旱和贫瘠的环境。地衣菜因其状如铜钱般大小,家乡人又赋予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元宝菜”、“金钱菜”。那时母亲时常望着我们一众小孩子,打趣道:你们要是像地衣菜一样就好了。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在困难年代,养活一大家子,父母是有多么地不易。

    地衣菜,在我小的时候是菜,甚至有时还当作主食。地衣菜温饱了我们的肠胃,温暖了我们的生活,在我的幼年生活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今我还记得捡拾地衣菜的场景。

    不过,生活有时亦会反转,比如这地衣菜,旧时根本不值得一提。在注重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今天,昔日久违的地衣菜又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无数人餐桌上一道美味的佳肴。只不过,当我再吃这地衣菜时,尽管情怀依旧,却多了一份岁月沧桑的味道……

煤缘 发表于 2020-3-16 15:41:54

煤缘 发表于 2020-3-16 15:42:00

煤缘 发表于 2020-3-16 15:43:46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煤缘 发表于 2020-3-16 15:43:55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煤缘 发表于 2020-3-16 15:44:03

祝赵老师周一快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地衣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