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一针见血的狠话,是我在新冠疫情最大的收获
国内咨询业有个狠人,叫华杉,是品牌战略公司华与华的创始人,是西贝、汉庭、海底捞、新东方、罗辑思维这些知名企业的外脑,营销界大神。“客户做得不对我就骂,光骂还是客气的,我恨不得动手。”
这种话,算是他的标志性风格了。
前两天,我看到华杉接受采访,评价这次疫情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这个狠人说了下面这句狠话,我印象很深:
“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随时保持恐惧。”
他的意思是,做企业的,几个月发不起工资,公司要裁员要破产,不好意思老板们,你们别哭,这怪不了别人。
因为从来就没人跟你许诺过,这个世界永远都风和日丽。
所以做企业,先不要想“取胜”,而是要先考虑,如何才能长久的“不败”。
为了立于不败之地,你要随时保持对未来的恐惧,丰收年景就得屯粮食,为什么,因为灾荒年份一定会来,这个不是意外,是常态。
人家中小企业明明已经哀鸿遍野,这句话简直是一瓢冷水,说得太一针见血,太狠了。
不过,他说错了吗?我觉得没有。
2
关于这次疫情,很多人都说是黑天鹅,意思是那些难以预测的糟糕事件。
华杉的回应却很直接,没什么黑天鹅,都是必然。
“这次疫情也不是黑天鹅,以前就有过,叫非典;现在有,新冠;过些年还会有下一次。只是人们不长记性,同样的错反复犯。”
所以,“战胜恐惧的唯一办法,就是随时保持恐惧”。
越是牛逼的公司,越是担心被击垮、被超越、被淘汰。
比如,比尔盖茨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因为IT行业服从“摩尔定律”: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大约每18个月就会增加一倍,性能也会提升一倍。
十多年前,我读华为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他也说: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
我当时就想,华为都这么牛了,你这么说话至于吗,这个任老板是不是装逼呀。
去年美国制裁华为,华为旗下海思宣布“备胎”芯片一夜之间转正,成为对抗超级大国最大的底气,我忽然又想起《华为的冬天》。
原来任老板说的都是心里话。
十多年前,他就在为有一天“冬天”的到来感到恐惧了。
海思的备胎芯片就是他屯的粮食。
3
我这个公众号是职场号,是给职场人提供建议的。
但是我在听这些大神们反思公司、反思组织时,就经常在想,这些反思,对我们一个普通人来说,有什么启发呢?
当然有了。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对吧。
这些天一直在家里,经常跟朋友打电话,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反正大家都闲。
有个湖北襄阳的朋友,我之前的同事,平时联系不多,但那天电话打完,我对他刮目相看了。
他说身在重灾区,这些天出不了家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朋友、熟人时不时传来坏消息,他每天都在焦虑、痛苦、恐惧中度过。
有一天他就想,这次疫情可不能白挨了,如果可以劫后余生,一定不能再辜负生命,一定要好好活过。
于是,他开始写日记。
目的只有一个:帮自己记住今天的这种恐惧。
我觉得,这个做法真是高明。
大家现在说起疫情,个个谈虎色变。
天天蹲家里,那么多人丢了工作,那么多人续不上房贷车贷,担心平时没锻炼,抵抗力太差。
我现在跟你讲,以后要好好存钱啊,还要好好锻炼身体啊,你一定不会反对。
因为你现在很恐惧。
但是,疫情过去之后呢?
大多数人的恐惧慢慢就散了,他们会把疫情当作一件往事,一场意外,疫情之前怎么过,疫情之后还怎么过。
别说等疫情过去,就是那几天局势还很紧张时,好多地方不也有不要命的上街喝茶?不戴口罩就逛街吃饭吗?
只有少数人,会一直铭记现在的恐惧感,直到下一次“冬天”来临。
4
记得好久以前。
我看新闻,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接受采访时,谈到投资界有句名言。
“投资界里有老投资者,有胆大的投资者,但没有又老又胆大的投资者。”
为什么?
因为胆子大、不懂得畏惧的投资人,活不了那么久。
我记得这句话,是一直把它看作一句玩笑。
但今天,我一点也不觉得好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