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君 发表于 2020-3-20 20:17:44

戏台子

文\嘉兴石油平泽港

    烟雨天,青石砖,旗袍姑娘油纸伞,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江南印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亭台楼阁,是江南故事最好的讲述者。而戏台,中国戏曲文化的见证者,风风雨雨地存在了百来年,永远地活在几辈人的心里。

    我是打小就见过戏台子的,小时候村里头有老人过寿诞,哪家有乔迁之喜,都会请上一个戏班子来村里头唱,热热闹闹。唱曲儿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温婉的越剧,有铿锵高亢的绍剧,有接地气的莲花落,有打趣怪调的鹦歌班,种种。有戏班子,那也得有唱戏的台子才行啊。那时候专门有一门生意,就是租借便携戏台的,几根粗木架子一支,台上边木板一铺,上边罩个挡雨棚,打个灯光,再把台前幕后一隔,一个戏台子就基本完成了。戏曲的调子慢,小孩子是普遍没啥耐心听完的,就经常三五成群地在舞台下用木柱子撑起的空间里跑来跑去,台上唱得热闹,台下玩得不亦乐乎。

    我们村儿小,没有专门的戏台建筑,隔壁村儿大,就能看见那水泥和木头混搭的戏台子了。这固定的戏台子,可比那便携式的戏台子豪华多了,单是那幕后场子,都分成了两层,一层化妆间,二层服装打扮和等待上场。寻常没有戏班子唱戏的时候,那里是流浪汉的天堂,冬天不冷夏天不热,风不吹雨不淋,很是舒服。

    我爹那代人脑海中的戏台子,又和我们不一样了。听我爹说,他小时候去看戏,可是一件难得的事情,常常是镇上举办什么活动才有得看。那时候的戏台子一般建在河边,等到晚上开场的时候,河里面都铺满了一只只的乌篷船,船主拿出小板凳坐在船头,喝着老酒。像我爹这种没船的,就得和船主老哥通融通融,拿着板凳去船上看。后来经济发展起来,就渐渐都在村里头看戏了。

    城中村改造那些年,附近村里的大大小小的戏台基本都拆了个精光,然后在小区周围又新建了几个戏台,全是钢筋水泥的建筑了。可是戏班子不常来了,那些新戏台上,很久没听到过咿咿呀呀的唱腔了,舞台上也积上了一层灰,很是荒凉。

    戏台终究只是个载体,悠扬的唱腔和经典的戏词才是它的灵魂。没了认真的演员和专注的看客,戏曲只能走向没落,戏台子也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下,想要听戏,可能只能去剧场了吧,但那不是戏台,那是舞台。宽大的场地和高级的灯光,没有了戏台建筑配合发黄的灯管带来的那股子精气神儿,那是一个终将逝去的时代。

    但我多么想,多想在那积满灰尘的戏台上,再听到,“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 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dqqjk 发表于 2020-3-20 20:49:18

dqqjk 发表于 2020-3-20 20:49:25

dqqjk 发表于 2020-3-20 20:49:38

感谢精彩分享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20-3-21 16:11:17

宝石花的心 发表于 2020-3-21 16:15:00

谢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羊君 发表于 2020-3-21 20:10:50

回 1楼(dqqjk) 的帖子

羊君 发表于 2020-3-21 20:11:00

回 2楼(dqqjk) 的帖子

羊君 发表于 2020-3-21 20:11:34

回 3楼(dqqjk) 的帖子

问好乔老师!周末快乐!

羊君 发表于 2020-3-21 20:11:44

回 4楼(宝石花的心) 的帖子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戏台子